标签:
教育个案分析优秀生心理健康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个案
高三学生方хх,平常文化课成绩在班级前5名,年级前80名左右,教师家长看好其高考一定能上重点线,自己对此也十分乐观。但高考数学时,考场上突然发生“记忆堵塞”,造成了答卷的紧张慌乱,发挥失常。高考结束后的估分过程中,他认为自己的成绩上不了重点大学报考分数线,随即在高考分数公布的前三天晚上服一瓶安眠药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结果高考分数线公布后,方хх高出重点大学录取控制分数线二十多分。
分析
无论方хх最初的动机是否真想自杀,为高考上不了重点大学报考录取分数线,而断送金贵的生命,终归是个极端的例子。然而,这个例子却突出地说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青年学子那种变异的心理和可怕的后遗症。以高考来论人生输赢,似乎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已经形成惯例的考试选拔制度,的确是一条选拔人才的方便途径,但当其成为几乎唯一的途径时,势必会带来多方面的问题。
既然考分可以判断学习的优劣,甚至决定未来的人生走势,那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也就在所难免。为了高考顺利,初中毕业得考好高中,小学毕业的考好中考,甚至上幼儿园要考,上小学也要考。
日常的考试更是永无尽头。对一个孩子来说,十多年的教育过程,仿佛是永无止境地经历“考试地狱”。老师的“钉子精神”、“苦口婆心”、 “哄诱逼劝”,以及家长的“敢为孺子牛”、“嘘寒问暖”、“千叮咛万嘱咐”;不是对学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特别是经历了“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地狱”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常见的表现是:失眠、沮丧、疲乏、噩梦、对学习丧失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厌食等。
症结
学习压力太大,或过分执着于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对自我、形势估计过低。
处方
增加一些运动和活动,听音乐,饮食多样和有度,学习上掌握关键目标,设计上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