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当代张海迪”求职百次遭拒的思考

(2007-05-27 20:08:22)
标签:

张海迪

博士

残疾人

就业

求职

歧视

分类: 天下杂谈
  掌握四门外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曾多次被媒体报道并被称为“当代张海迪”的北大女博士郭晖,马上面临毕业,但工作到现在也没有着落。在半年多时间里,她说自己投了上百份简历,“但都因为残疾而被拒”。(5月23日《北京晨报》)
  被称为身残志坚典范的“成功女孩”,却迈不过就业这道门槛,残疾人就业有多难可见一斑。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8296万多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仅有2000多万人,一大批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难以实现就业,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

  “当代张海迪”百次遭拒,折射了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面临的尴尬。为保证残疾人优先就业,我国有《残疾人保障法》,也有《残疾人就业条例》,有专门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企事业单位按一定比例安置残疾人。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除了一些福利企业较好地履行了义务外,大多数单位在人才招聘、招工等环节,都遗忘了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残疾人”,但许多单位在招人时要求“身体健康、没有残疾”,就是一种典型的残疾就业歧视。可以说,“当代张海迪”百次遭拒,不仅折射了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更反映了有关部门的失职。


  残疾人在生存与就业等方面较正常人有着先天的劣势,而帮助残疾人就业,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格外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通过采取与正常人有差别的就业政策,以实现残疾人做人的尊严与权利,满足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使残疾人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可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郭晖的博士生导师沈弘教授说,北大不拒绝残疾学生,希望社会也不要因为残疾而拒绝她。是啊,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关心残疾人就业,使他们能靠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级政府、用人单位、新闻媒体等“众人拾柴”。笔者祝愿,坚强、优秀、执着、勇敢的郭晖,早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快快乐乐地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