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申你的遗,我过我的年

(2007-01-23 13:37:07)
分类: 天下杂谈

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呼吁:“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退,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他认为,“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121《杭州日报》)

这似乎是一场例牌的“口水仗”,每逢节假日来临时,专家教授总会不失时机“忧国忧民”鼓噪一番,他们很怕没了春节端午中秋,就“国将不国”了,中华民族就危在旦夕了。其实这些在笔者看来,都是杞人忧天,炒作成分太明显了。

近年来,国人对“申遗”的热度不减,总的来说,应属好事,毕竟比以前任由文物古迹腐烂埋没强多了,既能加强保护,又可适度开发,由历史遗产转化为经济效益,何乐不为?但在这种疯狂的申遗热中,功利化的迹象却越发明显。这种狂热的“申遗”背后,披上了浓厚的泛政治或者宿命论的色彩。泛政治化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为申遗成功,可以倾全民之力,不惜一切代价,这里面却掩盖着另外一种疯狂:地方政府功利化。比如去年11月,山西省省有关领导就强调,五台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类似山西省这样把申遗上升到政治高度,准备靠祖产换钞票的行为,在全国各地恐怕不是少数。

而所谓的宿命论,则以这位陈竟教授为例,所谓的“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虽有善意之感,但却过度悲观失望了。陈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申遗成功是年文化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不申遗,春节就会消亡。如果再极端点说,春节的命根子都在联合国那帮申遗掌权者手里了,只要他们用手一捏,这颗脆弱的蛋就呜呼哀哉了。

然而,按照联合国的有关章程,申遗本是历史文化范畴,初衷只是告诫遗产的拥有者,让他们知道这些遗产的重要价值,并知道怎样去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它,是为了保存人类文化的类别与差异,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保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延续性。而对于春节这个承载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和心理积淀的节日,却是在发展中不断丰富,与时俱进,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春节和年文化与中华民族生死相随,决非轻易就可以消失的。如果陈教授只以为通过申遗,把那些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陈腐的过节方式,也一并打包加以保护,则这种申遗似乎就成为迂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