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峰chanf
小峰chanf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04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了“春晚”,中国人也一样高兴过年

(2007-01-20 20:37:20)
分类: 天下杂谈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筹备紧锣密鼓,正近尾声,即将隆重地向全国的人民献上。时下各种小道消息,炒作之声铺天盖地,不同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中国人喜欢闹猛,扎堆,这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毕竟是有着五千年的文化。顺应大众口味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从上世纪83年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其实,春晚的成功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的是借助于电视这个载体。没有电视的普及,就不会有春晚这种过新年的形式,也就不会出现数亿人(看的人)24年同吃一道菜的情况。我国人多口味杂,南北差异大,要把这道盛宴做得人人感觉入口合味,任何一个“特级厨师”也无能为力。央视自己也十分地清楚,死撑下去,自有它的理由,无非主要的还是政治的需要,利益的驱使。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晚象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既然食之无味,为何不将其弃之?

   文化的发展,拘泥于传统是没有活力的。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娱乐载体的出现,势必会打破文化的“大一统”的模式,进程的快慢,反映在时间和力量的对比上。当一种文化的力量占据上风时,另一种文化现象必然退而居次,或是消声匿迹,只能当作遗产供奉起来,失取了其实用功能。古代的人们为了读一本书,要用几匹马车将之拉来,将那些沉重的竹片陈放于案桌上,一片一片铺开。后来,有了纸张和活字印刷,到了当代的王选手里,书的制作性质已令古人无法想象了。一切文化现象莫不如此。当电视进入城乡每个家庭,辉煌的电影便呈现出了没落的态势。尽管张艺谋们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不惜用重金,用高挺的乳房想使之把电影顶起来,无奈何花入流水东逝而去。

   当中国的电视机把央视的春晚捧得红红火火,把一些原本无名的人捧成名人红人使之名利双收时,不经意间,另一种更为方便,更为大众接受用来娱乐的媒体正快速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就是电脑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又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作为娱乐功能之一的电脑和网络在当今文化“大一统”的局面下,多元文化的发展来得艰难一些罢了。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阵地,作为执政者太清楚不过了。一纸禁令,就可以将民间的所有网络电视台全部封杀。设想一下,如果这些网络电视台的存在,想必也会在春节这个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推出联欢晚会,以争夺更多的眼球,分得一点利益,如是这样,,那央视的春晚不是又少了一些人吗?抛开这种在现在有点不切实际的想法,数亿人24年来吃同一道菜的场面毕竟再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正如“正大综艺”,不也被弃之了吗?所以,中国人没有了春晚,过年照样高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