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养性语录
(2009-04-11 09:12:38)
标签:
养心养性语录教育 |
分类: 励志教育 |
2.学者只事事留心,一毫不肯苟且,德业之进也,如流水矣。
3.自家好处掩藏几分,这是涵蓄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4.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5.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惮是已;君子亦有长戚戚处,终身之忧是已。
6.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
7.君子敏于思而慎于言行。
8.惟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浅者也。
9.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10.清人不借外景为襟怀,高士不以尘识染情性。
11.世之大盗,名利两得者居其最。
1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13.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生不得闻过矣。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14.他人攻我,若正中我短,则助我改过,若纯粹属小人造谣中伤,则正好与我消业除灾,何怒之有?故君子闻过则喜。
15.心要有城池,口要有门户。有城池则不出,有门户则不纵。
16.有道之言,得之心悟;有德之言,得之躬行。
17.故真悟之人,必然能出口为经举足为法,不必挪人唾余抄书自掩。故推论曰:好抄书者,必然半生不熟,便肯定不是好手。
1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气盛凌人,必招冤家,自造违缘。
心满自傲,难思进取,易堕我井。
19.才为手段,弘道之用,轻露无益。
20.治乱系所用事。天下国家君子用事则治,小人用事则乱;一身德性用事则治,习气用事则乱。
21.力有所不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心有所当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
22.毁我之言可闻,毁我之人不必问也。使我有此事也,彼虽不言,必有言之者。我闻而改之,是又得一不受业之师也。使我无此事耶,我虽不辩,必有辩之者。若闻而怒之,是又多一不受言之过也。
23.闻世上有不平事,便满腹愤懑,出激切之语,此最浅夫薄子,士君子之大戒。
24.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至矣。
25.无责人,自修之第一要道;能体人,养量之第一要法。
26.境由心造,命由自作。
27.亡我害我者,我执也。
28.学者事事要自责,慎无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29.身要严重,意要安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切,心要慈祥,志要果毅,机要缜密。
30.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31.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可为。
32.物忌全盛,事忌全美,人忌全名。
33.言语不到千该万该,再休开口。
34.骄纵,实在是一种阴毒的杀害。严责,可能是一种慈悲的关怀。
35.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
36.读书人最怕诵底是古人语,做底是自家人——领导常常。
37.学问以澄心为大根本,以慎口为大节目。
38.才声高色厉,便是没涵养。
39.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40.我益智,人益愚;我益巧,人益拙。何者?相去之远而相责之深也。惟有道者,智能谅人之愚,巧能容人之拙,知分量不相及,而人各有能不能也。
41.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平易谦和,乃圣人风范。
42.观一叶而知树之死生,观一面而知人之病否,观一言而知识之是非,观一事而知心之邪正。
43.扬汤止沸乃下策,釜底抽薪为上策。
寻枝摘叶为下策,根干下斧为上策。
舍身取义为下策,存身扬道为上策。
44.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馀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累。君子应事接物,常赢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便好。若应酬时劳扰,不应酬时牵挂,极是吃累的。
45.水之流行也,碍于刚,则求通于柔;智者之于事也,碍于此,则求通于彼。执碍以求通,则愚之甚也,徒劳而事不济。
46.智者之于事,有言之而不行者,有所言非所行者,有先言而后行者,有先行而后言者,有行之既成而始终不言其故者。要亦为国家深远之虑,而求以必济而已。
前一篇:安妮宝贝的50句经典名言
后一篇:汉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