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静乐县杜家村煤矿改制的得益者?

(2008-11-13 07:49:39)
标签:

杂谈

                           国有资产化为乌有,煤矿职工怨声载道
                              谁是杜家村煤矿改制的得益者?
 山西娄烦北邻的静乐县是产煤大县,杜家村煤矿是该县第一大矿。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地方国营煤矿,在煤炭市场还未完全复苏时固定资产已达上千万元。
2002年,杜家村煤矿以承当债务式兼并的形式,被私营企业山西大远能源有限公司兼并,大远公司只是在承诺接收杜家村煤矿所有负债以及全部职工的基础上就拥有了该矿。
2006年,国内煤炭市场不断看好,大远公司又与山东泰山能源有限公司合资组成公司,杜家村煤矿正式更名为山西大运煤业有限公司。至此,在静乐县政府没收一分钱的情况下,现在市值十数亿的杜家村煤矿彻底易主。
兼并时杜家村煤矿资债相当
一份盖着静乐县财政局公章的杜家村煤矿清产核资小组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6月杜家村煤矿资产类总额1895。2523万元,负债总额1852。3358万元,总资产大于负债42万余元,而欠债中省区技改投资就占有1045.4211万元。
2002年4月18日签订的兼并协议书约定,按照国家体改委等4部门89年所发《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大远公司接管和承担杜家村煤矿的全部债权债务,在10年内分批偿还外债,并全部接收原杜家村煤矿的职工,安排原在岗职工上岗,安置未上岗职工.但倨了解兼并至今已过去6年,大远公司还有大量外债并未偿还,职工安置及应付职工钱款也没有彻底解决.
煤老板投资收益率高达40倍
从静乐县经贸局[2003]13号文件看到,大远公司从正式签订兼并协议到2003年4月,一年中仅仅投入资金140万元基建资金.从兼并开始到技改建筑工程中,杜家村煤矿并未间断出煤,资料显示2002年6至12月产原煤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20多万元,之后数年间该矿一直在或明或暗地进行着生产,而原煤价格一路走高.
2006年与山东泰山公司的股份合作协议约定,大远公司以杜家村矿全部实物资产1357.4万元,以对杜家村煤矿的控制权作价5642.6万元,共计7000万元。其中的5600万元作为对新公司出资占40%股份,剩余1400万元待矿井改扩建开工后由新公司支付大远公司.1400万现金用于安置职工等抛开不说,光5600万元的股份资产与开始的140万元投入相比,大远公司老板的投资收益4年间高达40倍.
关于杜家村煤矿的一些说法
在静乐县走访有关部门领导时,对杜家村煤矿的改制多持赞同态度,当谈到煤矿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认为那是县政府的事。
主管部门经贸局邹局长说,杜家村煤矿是承担债务式兼并,当时曾经过职代会同意,这个矿仅负债就两千万左右,实施兼并政府没收一分钱。兼并后企业性质已发生变化,职工的身份没有变,去年矿方提出置换职工身份,政府根据有关文件制定了职工安置实施方案,大多数职工都能接受,用于职工安置的资金约需近千万,现在职工身份转换工作已接近尾声。
静乐县安监局领导谈起杜家村煤矿,说那个老板没赚什么钱,煤矿自兼并后基本没生产
。然而记者了解到的却是该矿从未间断生产,并且自兼并后4年中就发生了8起矿难死亡8人,都是姓名地址确却的本地人,而且矿难基本都瞒报了。
在静乐县国税局了解杜家村煤矿兼并后的纳税情况时,工作人员说该矿生产一直不正常,纳税不是太多,并说2006年以前的税收资料已存档,要看需要局长批准,局长去市里开会去了。
煤矿职工呼吁维护合法权益
杜家村煤矿的职工们说,实施兼并时我们就不同意,根本没召开过职代会,当时是由矿领导拿着张纸去职工家里单独谈,碍于情面职工签名才勉强过了半数,随后就稀里糊涂地被兼并,好好的巨额国有资产一夜之间就成个人的了。如今正值煤炭市场看好,矿方却串通政府,于新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几日,由县经贸局长来匆忙宣读了职工安置方案,想把职工甩包袱。
一名姓赵的老工人气愤地说,我32年工龄,伺候了20多位矿长,想不到如今却连生活都成了问题,自兼并后我负责看护原煤矿办公楼,每月给我发300多元钱,中间还停发一段时间,到今年7月才给我加成900元工资。
一份有该矿162名职工签名按手印的材料上写着职工们的诉求,首先要求兑现2002年兼并协议关于职工的条款,其次办理职工医疗保险以及养老金等,还有解决因精神失常和残疾在社会上乞讨的原煤矿职工问题。职工们还认为,即使要安置职工,一年工龄按1994年劳动部规定600元的补偿不合理,该规定出台10多年,物价上涨了多少倍,应该参照现在的物价生活水平定标准安置职工。
还有一位杜家村煤矿的老矿长电话里对记者说,你多听听职工们的说法吧,煤矿是他们的命根子啊,现在他们这样搞真是亏了工人们。煤矿自兼并后虽然搞基建但一直生产,最多一年出了12万吨煤,现在煤炭价格涨了几倍,应该给工人们合理解决问题。
煤矿方面称并没有赚到钱
为详细了解具体情况,笔者想联系一下杜家村矿改制的董老板,然多方联系未能见面,最终颇费周折见到了该矿改制经营中的孟矿长,他说老板一般不过来,委托他全权处理有关事务,并口口声声说煤矿老板也并未赚钱。当问及煤矿改制中的一些事,老孟却说这些你去问县政府有关部门吧,他们最清楚。
杜家村煤矿作为静乐县第一大矿,在近年来演绎煤矿暴富的故事中,老板却说没赚到钱,税务部门也说因生产不正常税收不是太多。政府官员都说改制好,静乐群众却说问题多;有关部门说煤矿不怎么生产,煤矿职工却说基本一直在生产,那么在其他煤矿老板暴富的同时,该矿的钱究竟谁赚去了?
从兼并到改制,除国有资产流失贻尽之外,也并未给当地财政带来多少收入。正如静乐县的群众所说,杜家村煤矿的改制,除国家和工人是受害者外,矿老板和某些职能部门的当权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