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微电影《暖冬,2013》传递正能量
标签:
微电影暖冬2013公益事业泰州导演杜擎 |
分类: 晚会活动 |
泰州微电影《暖冬,2013》传递正能量
傍晚时分,城市灯火通明,正是下班高峰时间,市区万达广场附近的路上车水马龙,车辆堵塞,微电影《暖冬,2013》的场面由此展现在人们面前。随即镜头转入泰州近郊的毕贵缘小区,住在这里的4岁的小女孩可可发高烧,她母亲为其测体温时,女儿不慎将含在口中的体温计咬破,误吞了水银。接到求救信息的120急救车在前往可可家的途中,被堵塞在市中心。可可母亲求助于泰州交通广播电台,电台主持人通过广播即时告知这一紧急情况,请车友们帮忙,并与110指挥中心联系,一位正在毕贵缘附近的私家车主听到广播后,主动开车将可可由北向南往医院方向行驶。同时,堵塞在途中的120救护车在交警的疏导下,由警车开道,与载着可可的汽车进行爱心接力,最终,私家车与120救护车在老街附近会合,可可被送上救护车及时送到医院,经过紧急抢救,孩子转危为安。
该剧的编剧、泰州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申吉说:“创作这部微电影源于生活,平时,我们交通电台经常接到听众的求助。一次,江都农村的一位妇女在田间干农活时,不慎被毒蛇咬伤,打电话向扬州交通电台求助,考虑到事发地离泰州较近,扬州交通电台建议他们赶紧将伤者就近送往泰州医院,并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通过电波报道了这一信息,泰州爱心车队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听到广播后,考虑到外地人对泰州路况不熟悉,放弃生意,迅速与送伤者的汽车联系上,为他们带路,一场爱心接力由此展开。”由于一刻没有耽误,被毒蛇咬伤的农妇经泰州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抢救,终于脱离危险。“当我的朋友杜擎打算拍一部公益微电影,找我商量剧本时,我立即想到了这真实的故事,将其作为微电影《暖冬,2013》的原始素材,因为真实的才是感人的,所以我花了几天的时间,迅速写出了剧本。”
该剧的导演杜擎是一位70后,爱好摄影,做过平面设计,开过影楼,平时去各地拍摄了不少名山大川和风景人物图片。但他不满足于拍摄平面图片,很想尝试拍摄一部微电影,圆自己的电影梦。不要小看短短15分钟的微电影,可动用的演员有35人之多。好在杜擎平时人缘好,有一大群朋友,“当朋友们听说我准备拍公益微电影时,都非常支持,均愿意无尝出演剧中角色。剧中警察、电台主持人、司机等角色,大部分是请生活中的警察、电台主持人、爱心司机,让他们自己演自己生活中的角色,虽然有的人没有表演经历,但因为是演的他们平时生活中的场景,因而拍起来更加真实。”其中,十多位在泰州小有名气的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在剧中甘于跑龙套,他们说,这也是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吧!
在剧中扮演送误吞水银的小女孩可可去医院的爱心司机是爱心车队队长陈斌,生活中的他就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司机,每年高考,他组织车队的爱心司机免费送考生,碰到市民有紧急情况求助,他总是当仁不让。一次在春运期间,他送客人去高港,回泰州途中,遇到一位农民拦车,原来,其爱人因为急性阑尾炎急需送到泰州医院手术,情急之下,一路打开车顶“应急灯”火速驶往医院,且都未收病人家属车费。
本地人拍片,取景就要取本地知名的场景,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到亲近。“本土元素”在片中被杜擎应用到极致,泰州的鼓楼大桥、万达广场、老街等市民熟悉的场景一一出现在了微电影中。杜擎说:“我在电影中充分选用本地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给观众一种面对面交流的亲近感和真实感,连小朋友都能认出这些标志性建筑,多有亲切感!这样使影片具有感染力,能够极大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
为了拍好万达广场等地傍晚车水马龙的场景,杜擎说,确实花了一番心思。因为万达广场下班高峰时车辆特别多,根据片中剧情需要,如果此时拍摄会影响交通,因此他将拍摄时间安排到晚上10时左右,此时车辆相对较少,但又不符合拍摄要求,好在他的朋友们都很帮忙,数十位朋友开着私家车来到现场,营造出车辆拥堵的状况。附近的商家得知在拍公益微电影也很配合,主动打开建筑的轮廓灯和灯光幕墙配合。来自宿迁在泰州姜堰工作的市民谢明听说影片需要一辆白色的轿车参与拍摄,把自己刚买来的“沃尔沃”提供给剧组拍摄。“小小的城,善良的人,嘴角上挂满了真诚。寒冷的夜,热心的人,眼睛里充满了信任……”随着《暖冬,2013》主题歌响起,电影结束了,但观众仍沉浸在暖暖的爱流中。微电影《暖冬,2013》首演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导演杜擎,问他是否对自己导演的首部微电影满意,他说,只能说基本满意吧,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会在征求观众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后将其放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活动中,让大家明白关爱别人,温暖他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