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几个学生裸奔,并大喊我们需要激情!大叔我没看出什么激情,却看出点东施效颦的味道。我不反对裸奔,而且我也知道世界上有些名校有裸奔的传统,比如哈佛。可总觉得人家那是为了激情而裸奔,咱们这是为了裸奔而裸奔!我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老脑筋,只是了解点美国大学文化的人都知道,哈佛的裸奔是建立在一个长期思想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上的,这种开放自由,不是我们简单地理解为的前卫或者出位而已。
美国一些大学里,课程以及课外活动的自由开放度,可能是大多数国人无法想象的。比如有些教授上课会建议学生没有写作灵感时,不妨吸食点大麻;有的学生为了挑战校规,一年四季裸体去学校上课;有的教授甚至会半夜带你到田地里看星星,了解星相。一些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课程常常会在课程表里出现。课程的开放,也导致课下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兄弟会、姐妹会,美国校园里的俱乐部数不胜数,且大部分是自发组织的,他们只要不违反校规法规,校方大多不干涉其活动内容。于是不管高雅的,还是低俗的,应有尽有。甚至像韩国这样亚洲国家的高校里,言论也自由到让我觉得夸张。比如此次牛肉事件,让李明博和布什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因为到处可见讽刺俩人的漫画和海报,且言辞相当不客气。
然而,凡事都有利弊,思想行为的自由,也导致毒品、酗酒以及旷课成了欧美高校里某些学生的主业。但与此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所以这种开放式教育,才是哈佛裸奔的开始,也是它能成为传统而保留下来的一个基础。而不仅仅是出个位,占个报纸版面而已。
我相信清华的教育还未达到这种开放度,而且我不赞成非要达到那样的开放度,每个国家、每样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魅力。我们不必为了追上别人的脚步,而乱了自己的脚步。保守或者开放,孰好孰坏,孰优孰劣,都无法一概而论。
国人常常为了做什么而做什么,这点很不可取。80年代,为了实行现代化,各个工厂不明就里地开始大规模地从国外引进生产线。可是生产线合适不合适,操作方便不方便,配备合理不合理,一律不知。看人家比尔盖茨辍学经商搞得很好,于是也鼓励大学生创业,可哪里有那样的环境与相应政策?大二时,一同学想休学去经商,结果被辅导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们总是这样,口号是口号,行动是行动,两码事。所以其实学不要紧,但要转换成自己的东西最重要。如果学来学去,都是照葫芦画瓢,那还不如不学。
我离开校园有些年头了,现在学生们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我不是了解的很透彻。但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而且更加自信的一代人。只是年轻人往往容易让热情冲昏了头脑。是不是裸奔就个性了?我们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那之后的呢?虽然很有勇气,但却似乎不用这么高调了。是不是裸奔就意味着开放了?我们都清楚,远远不是。其实表现激情与个性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是不是非要选择这种终极方式,才算够勇敢?
或许这几个孩子只是简单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那我毫无疑义。年轻人就该这样,只是我希望这种激情可以保持下去,而不只是个噱头而已。因为相对来说,清华那个休学去当兵的学生,反倒让我觉得更个性,更具魅力。
清华不需要裸奔去证明自己是名校,我相信清华人自己清楚这点,所以希望裸奔只是个裸奔,而不要冠上什么开放或者自由的旗号,也不要说它是什么什么的开端。因为我们都清楚,世界的不一定是我们的,但我们的可以变成世界的。而且也只有是我们自己的,才更加可能变成世界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