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2)

(2006-05-08 10:19:07)
分类: 大师们的智慧

第二十八章
1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2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3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4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5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
6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7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8 故大智不割。

譯文
1 知道其雄偉強壯,卻甘守雌愛柔順,而成為天下的溪流。
2 作為天下的溪流,永恆的恩德與他同在,(使人)複歸於純潔的嬰兒。
3 知道其光明所在,卻甘守暗昧,而成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
4 作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永恆的恩盗誠不移,(使人)複歸於無限的境界。
5 知道其榮耀,卻甘守羞辱,而成為天下的虛穀。
6 作為天下的虛谷,永恆的恩德充足豐滿,(使人)複歸於存在的本原。      
7 這本原化散在不同的人身上,成為不同的器物。聖人使用他們,而成為掌權者。
8 如此,至大的智慧是渾然為一、不可分割的。

第二十九章
1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2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3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4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
1 想用人為的努力去贏得天下,我看達不到目的。     
2 天下是神的器具,不是人為努力就能得著的。人為努力的,必然失敗;人為持守的,必然喪失。
3 世間是這樣:有佔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舍的;有哈暖氣的,就有吹冷風的;有促其強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載的,就有顛覆的。
4 所以聖人擯棄一切強求的、奢侈的和驕恣的東西。

第三十章
1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2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3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4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5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1 用道來行使主權的人,不靠武力而稱強天下。用武力總是有報應的。
2 軍隊進駐之地,荊棘便長出來;每逢大戰之後,凶年接著來到。
3 良善自會結果,無須強奪硬取。
4 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驕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強。
5 任何事物一逞強示壯就會老朽,這不是出於道。不是出於道的,是早已註定要死亡了。

第三十一章
1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 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2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

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1 兵是不吉利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萬不得已而用之,也是以恬淡之心,適可而止,打勝了也不當成美事。以打勝仗為美事的人,就是

以殺人為樂。以殺人為樂的人,是絕不可能得志於天下的。
2 所謂兵,是不吉利的東西,萬物都厭惡,得道的人不用它。君子平時以左方為貴,戰時以右方為貴,因為左方表示吉祥,右方代表凶喪。偏

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就是以凶喪來看待戰事。殺人多了,就揮淚哀悼;打了勝仗,也像辦喪事一樣。

第三十二章
1 道常無名。
2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3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譯文
1 道,通常不顯露其名份。
2 存在的本原 即道的本體 雖然精渺微小,天下卻沒有什麼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萬物會自動歸順。
3 天地相和,降下甘露,無人分配,自然均勻。
4 宇宙一開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該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時止步,就可以平安無患了。
5 道,引導天下萬民歸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導諸水流向大海。

第三十三章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 知足者富。
4 強行者有志。
5 不失其所者久。
6 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
1 能識透別人,算有智慧;能識透自己,才有光明。
2 能戰勝別人,算有力量;能戰勝自己,才是真強。
3 知足的人富有。
4 攻克己身、順道而行的人有志氣。
5 持守本相、不失不離的人可以長久。
6 肉身雖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長生。

第三十四章
1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2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3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4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1 大道彌漫,無所不在,周流左右。
2 萬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誇自詡。大功都是由他而來的,他不彰明昭著。
3 他愛撫滋養萬物,卻不以主宰自居,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樣子。當萬物都依附歸向他時,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這樣,他的名份可就大了。
4 由於他從始至終不自以為大,這就成就了他的偉大。

第三十五章
1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2 樂與餌,過客止。
3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
1 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歸向他。普天下都歸向他,也不會互相妨害,反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
2 人間的美樂佳宴,使匆匆過客們沉溺不前。
3 大道出口成為話語,平淡無味,看起來不起眼,聽起來不入耳,用起來卻受益無窮。

第三十六章
1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 柔弱勝剛強。
3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1 要收斂的,必先張馳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強一下。要廢棄的,必先興起一會兒。要奪取的,必先讓與一點兒。這是微妙的亮光。
2 柔弱的勝於剛強的。
3 魚不能離開水(而上岸),國家的主權和勢能也無法(離開道)向人展示清楚。

第三十七章  
1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2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3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
4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譯文
1 道,通常看起來無所作為的樣子,實際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
2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萬物自己變化。
3 變化中有私欲發作,我便用那無以名狀的本原來鎮住。在這個無以名狀的本原裏,欲望將斷絕。
4 欲望斷絕、人心平靜了,天下自然便安穩了。

第三十八章
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2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3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4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5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譯文
1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誡命來自律,因為他內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需要恪守道德誡命,因為他內心沒有道德。
2 道德高尚的人是無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為了實現什麼。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3 有大仁愛的人,是在追求仁愛,卻不是刻意實現某種目的。有大正義的人,是在追求正義,而且其正義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
4 有大禮法的人,是在追求禮法,卻沒有人回應,就掄起胳膊去強迫人了。
5 所以,喪失了大道,這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這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這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這才強調禮法。所謂禮法,不

過表明了忠信的淺薄缺乏,其實是禍亂的端倪了。
6 所謂人的先見之明,不過採摘了大道的一點虛華,是愚昧的開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豐滿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淺薄的禮法上;立身于大道

的樸實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虛華上。據此而取捨。

第三十九章
1 昔之得,一者。
2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3 其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4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 譽無譽。
5 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譯文
1 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
2 天空得一而清虛,大地得一而安穩,神只得一而顯靈,江河得一而流水,萬物得一而生長,王侯得一而天下歸正。
3 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虛,恐怕要裂開了;大地若不安穩,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顯靈,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乾枯了;

萬物若不生長,恐怕要滅絕了;王侯不能使天下歸正,恐怕要跌倒了。
4 貴是以賤為本體的,高是以低為基礎的。所以王侯都自稱孤家、寡人、不善。這不正是以賤為本
5 所以不要追求晶瑩如美玉,堅硬如頑石。

第四十章
1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2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1 相反,是道的運動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
2 天下萬物都生於實有,實有出自虛無。

第四十一章
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2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3 上德若穀,大白若辱,
4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5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6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7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1 優秀的人聽了道之後,勤勉地遵行。一般的人聽了道之後,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無的樣子。俗陋的人聽了道之後,大聲嘲笑。若不被這種

人嘲笑,那還叫真道嗎?
2 所以《建言書》上說:道是光明的,世人卻以為暗昧。在道裏長進,卻似乎是頹廢。在道裏有平安,看起來卻像是艱難。
3 至高的道德卻好像幽谷低下,極大的榮耀卻好像受了侮辱,
4 寬廣之德卻被視若不足,剛健之德視若苟且,實在的真理視若虛無,
5 至大的空間沒有角落,偉大的器皿成形在後,
6 聲音太大時,人在其中就聽不到什麼;形象太大時,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麼。
7 道是隱秘的;然而只有道,善施與、又能成全。

第四十二章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3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5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1 道先于萬物而自在,這是他的實在,稱為一。道被言說為道,這是他的名份,稱為二。道的實在,能被言說為道的名份,是因為他有表像,

稱為三。三而一的道生養了萬物。
2 萬物都有背道之陰和向道之陽,兩者相互激蕩以求平和。
3 人們所厭惡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嗎?王公卻用這些字眼兒自稱。
4 所以,有時求益反而受損,有時求損反而獲益。
5 先人教我的,我也用來教你們:自恃其強、偏行己路的人絕沒有好下場。這句話,就作為教訓的開始。

第四十三章
1 天袭至柔,馳騁天袭至堅。無有入無間。
2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3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1 天下最柔弱的,駕禦、馳騁于天下最堅強的。沒有實體的,進入沒有空隙的。
2 我由此便知道無為的益處。
3 這種無言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人能得著啊!

第四十四章
1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2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3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譯文
1 名聲與生命,哪一樣與你更密切呢?生命與財富,哪一樣對你更重要呢?得著世界與喪失生命,哪一樣是病態呢?
2 貪得無厭的人必有大損害,囤積財富的人必有大失喪。
3 所以,知道滿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險,可以得享長久的生命。


第四十五章
1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
1 那完善至極的,看起來卻好像欠缺的樣子,然而永不敗壞。那豐盈四溢的,看起來卻好像虛無的樣子,然而用之無窮。
2 最正直的好像彎曲,最聰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辯的好象口訥。
3 安靜勝於躁動,一如寒冷抵禦炎熱。唯有清靜,是天下的正道。

第四十六章
1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
1 天下有道的時候,最好的戰馬卻用來種地。天下無道的時候,懷駒的母馬也要上戰場。
2 最大的禍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過就是貪婪。所以,以知足為滿足的人,其滿足是永恆的。

第四十七章
1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2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
1 不出屋門便可知天下,不望窗外便可見天道。出去的越遠,知道的越少。
2 所以聖人不必經歷便知道,不必看見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第四十八章
1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 無為而無不為。
3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譯文
1 追求知識會越來越膨脹自負,追求真道會越來越謙卑虛己。一直謙卑虛己下去,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
2 在無為的境界裏,便可以無所不為了。
3 得天下常常是靠無事,倘若極盡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1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2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3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11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1 聖人沒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為了百姓的心。
2 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從而結出良善的果子。
3 信實的人,以信實待他;不信實的人,也以信實待他,從而結出信實的果子。
4 聖人在天下,以其氣息使人心渾然純樸。百姓們全神貫注,凝視凝聽,聖人則把他們當嬰孩看待。

第五十章
1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3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4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譯文    
1 人一生出來,就進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竅活著,人以四肢九竅死去,人以這四肢九竅,將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
2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世人太貪婪今生的享樂了。
3 聽說善於得到並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會遇到老虎,打仗不會受到傷害。在他面前,凶牛不知怎麼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麼撲張它的爪

,敵兵不知怎麼揮舞他的刀。
4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已脫離了死亡的境地啊!

第五十一章
1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2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3 道之尊,诞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4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1 萬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蓄養,化育為物形,得勢而成長。
2 所以萬物沒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
3 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貴,在於他不是情動一時、令出一時,乃是自然而然、永恆如此。
4 所以說,道生出萬物,又以恩德去蓄養,使它們成長發育,給它們平安穩定,對它們撫愛保護。然而他這樣創造養育卻不強行佔有,他這樣

無所不為卻不自恃己功,他是萬物之主卻不任意宰製,這可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

第五十二章
1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2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3 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
4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5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6 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譯文
1 世界有一個開始,那開始的,就是世界的母親。
2 既曉得有一位母親,就知道我們是兒子。
3 既知道我們是兒子,就應當回歸守候母親。若能這樣,縱然身體消失,依舊安然無恙。
4 塞住通達的感官,關閉認識的門戶,你就終身不會有勞苦愁煩。敞開你的通達感官,極盡你的聰明能事,你便終生不能得救了。
5 能見著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順才叫強壯。
6 藉著大道灑下的光亮,複歸其光明之中,就不會留下身後的禍殃了。這就是承襲永恆、得著永生的意思。

第五十三章
1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2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3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譯文
1 這使我對大道確信不疑,行於其中,唯恐偏失。
2 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卻偏行險路。
3 朝廷已很污穢,田園已很荒蕪,糧倉已很空虛,卻穿著華美的服飾,佩戴鋒利的刀劍,吃膩佳餚美味,囤積金銀財寶,這不就是強盜頭子嗎

?這個背離大道的世代啊!

第五十四章
1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2 子孫以祭祀不輟。
3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4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譯文
1 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會失落。
2 應當祭祀敬拜這完善者,子子孫孫永不停息。
3 一個人若這樣,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實無偽。一家若這樣,這一家的恩德必充實有餘。一鄉若這樣,這一鄉的恩德必深遠流長。一國若這樣,

這一國的恩德必豐滿興隆。若以此教化天下,其恩德必普行於天下。
4 所以,將上面的道理用於一身,則知一身;用於一家,則知一家;用於一鄉,則知一鄉;用於一國,則知一國;用於天下,則知天下。我從

何知曉天袭事呢?就是從這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