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A股能否再创新高?多空博弈下的理性观察
(2025-11-09 08:32:27)
标签:
公众号huangyq8128 |
分类: 证券市场 |
年内 A 股能否再创新高?多空博弈下的理性观察
近期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的 “年末市场情绪转淡” 言论引发热议,其核心观点认为全年 A 股涨幅已足,11-12 月历史上多为资金止盈窗口,剩余时间难有进攻性。这番表态戳中了中小投资者的焦虑,不少人开始怀疑年内 A 股是否已见顶,只能惨淡收官。但将市场走势简单归为 “机构冬眠、散户退场”,显然忽视了当前市场的复杂博弈与多重支撑因素。
从言论本身的合理性来看,其背后的利益逻辑值得推敲。机构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若单纯引导散户离场,大盘下跌最终仍会套牢持仓规模更大的机构,这种违背自身利益的行为并不符合常理。更可能的逻辑是,通过释放谨慎信号制造市场震荡,从而在低位吸纳廉价筹码,为跨年度行情蓄力。历史经验也表明,机构往往擅长利用舆论引导市场情绪,中小投资者若盲目跟风退场,反而可能错失后续机会。
从市场实际表现与机构分歧来看,看空观点并非主流,存有较大可能是一种跳蚤效应。与单一机构的谨慎态度相反,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集体发声看多,高盛明确指出 A 股正步入慢牛行情,投资者应从 “逢高减仓” 转向 “逢低买入”,摩根大通更是看好沪深 300 指数到 2026 年底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10 月底上证指数已盘中突破 4000 点整数关口,时隔十年重返这一关键点位,尽管未能站稳,但已释放出强烈的牛市信号,与 “情绪偏淡” 的判断形成鲜明反差。部分专业分析人士甚至认为,4000 点才是牛市起点,当前市场刚进入上升周期,年末仍有创新高的动力。
资金面与成交量的表现也为市场提供了支撑。历史数据显示,A 股 11 月曾创下月度成交额超 41 万亿元的纪录,日均成交额达 1.97 万亿元,融资资金与股票型 ETF 资金持续净流入,仅 11 月融资净买入就超 1200 亿元。这说明市场资金活跃度并未显著下降,所谓 “成交量萎缩至 1.5 万亿以下” 的预判尚未成为现实。即便后续成交量有所波动,当前沪深 300 滚动市盈率仅 12.5 倍,万得全 A 市盈率 18.5 倍,估值仍具备性价比,对资金的吸引力并未减弱。
此外,政策预期与产业机遇也为年末行情注入动力。外资机构普遍关注 “十五五” 规划中的新质生产力、“反内卷” 等主题,科技成长、服务消费等领域被持续看好。高盛预测,AI 资本支出、企业出海等因素将推动 A 股企业每股盈利增速提升至12%,这些长期逻辑不会因年末短期波动而改变。同时,监管层推动企业回购与分红、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也在不断夯实市场基础。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不必被单一观点绑架。成交量确实是重要观测指标,若后续持续萎缩至 1.5 万亿以下,需警惕短期调整风险;但在当前多空博弈、机构分歧的背景下,更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中小投资者 “船小好调头” 的优势,不应体现在仓促退场,而在于灵活把握结构性机会。与其纠结 “是否会创新高”,不如聚焦优质企业与高景气赛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参与市场,方能在行情演变中占据主动。毕竟,股市预判从来没有绝对答案,唯有尊重市场规律、理性应对波动,才是长久之计。更多交流请进入黄家茶社公众号huangyq812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