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世人想象的怪事
一、停摆阴影下的日常崩塌
美国东部时间 10 月 1 日零时,联邦政府时隔七年再度
“停摆”,一场早已预见的混乱如期而至。75 万名联邦雇员被迫停薪休假,军队与边境巡逻人员虽坚守岗位却面临无薪困境,副总统万斯更是警告
“长期停摆将引发裁员”,商务部专利与商标办公室已计划裁减 1% 员工。
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崩塌:华盛顿纪念碑、费城自由钟等标志性景点闭门谢客,史密森学会的博物馆仅能靠上年度剩余经费支撑到
6 日,游客的失望声浪与国家公园的垃圾堆积形成刺眼对比。更致命的是经济数据
“断供”—— 劳工统计局原定
3 日发布的就业报告缺席,10 月中旬的
CPI 数据也岌岌可危,美联储陷入
“浓雾中盲飞” 的决策困境。安永测算显示,每停摆一周将造成
70 亿美元损失,经济增速或被拖累
0.2 个百分点,旅游业单周损失就达
10 亿美元。
二、反常识的股市狂欢
就在民生与经济陷入停滞之际,资本市场却上演着魔幻剧情:美股迎来 7 连涨,标普
500 指数突破
6700 点大关,纳斯达克指数同步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暗藏三重玄机。
首先是市场对停摆的 “审美疲劳”。嘉盛集团分析师指出,美国自 1981 年已发生
14 次停摆,且多数持续数日便收场,2018 年
34 天的最长停摆也仅影响半数机构。投资者早已将其视为两党博弈的常规戏码,而非系统性风险。其次是政策预期的强力支撑,利率市场隐含的
10 月降息概率高达 96%,宽松预期抵消了停摆的负面影响。
最关键的推手是 AI 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韩国企业达成
5000 亿美元
“星际之门” 项目合作,直接点燃科技股热情:英特尔、Vertiv 大涨超
7%,英伟达推动标普 500 指数攀升,形成
“停摆归停摆,科技照前行” 的独特景观。高盛交易台直言:“只要就业数据不超
10 万,股市就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三、内政荒芜中的外交秀场
当联邦政府陷入瘫痪,总统特朗普却将重心转向海外。10 月
4 日,他在
“真实社交” 接连发文,一边宣称以色列已同意加沙撤军路线,一边向哈马斯发出
“速行动否则担后果” 的最后通牒。这种
“国内熄火、国外点火” 的操作,折射出复杂的政治算计。
从历史规律看,外交突破往往能转移国内矛盾。2013 年奥巴马政府停摆期间,也曾通过推动伊核谈判缓解舆论压力。对特朗普而言,巴以问题的
“破局者” 形象,既能巩固其在犹太选民中的支持率,又能掩盖两党预算博弈的治理失效。更微妙的是,地缘政治缓和预期间接利好美股
—— 若停火落地,能源价格波动风险降低,进一步支撑市场信心。
但这种 “舍内求外” 的策略暗藏风险。当证券交易委员会
90% 员工停薪休假、仅
393 人维持市场监管时,总统的外交高调更像一场悬浮的表演。正如《金融时报》所言,选民真正愤怒的是
“政客们连政府都管不好,却忙着管别人的事”。
四、荒诞背后的制度困局
这场双重荒诞剧,本质是美国政治与经济体系的深层失衡。两党将预算法案异化为博弈工具,共和党力推削减医保支出,民主党坚持延长医疗补贴,最终让
90 万联邦雇员沦为牺牲品。而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则凸显资本与民生的割裂
——AI 泡沫催生的财富狂欢,难以掩盖旅游业倒闭、雇员断薪的现实困境。
更值得警惕的是制度弹性的流失。特朗普政府威胁 “永久解雇联邦雇员”,打破了以往停摆
“非必要岗位休假” 的惯例,将政治对抗推向极端。当治理体系沦为党争工具,当总统权力凌驾于日常治理之上,类似的荒诞剧或许还会反复上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