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冲不过20日均线还要回杀

(2025-09-23 08:37:02)
标签:

公众号huangyq8128

分类: 证券市场

周二冲不过20日均线还要回杀

周一 A 股三大指数在尾盘阶段集体上翘,最终以红盘报收,这一走势不仅终结了此前连续调整的颓势,更释放出市场资金有了抢筹反弹的意向,也让市场对周二早盘的反弹上攻充满期待。不过,从历史走势和当前市场结构来看,大盘想要实现有效反弹并突破关键的 20 日均线,并非仅凭情绪就能达成,还需量能、领涨主线与权重板块的三重支撑,而当前市场在这三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这也为周二的行情埋下了回调隐忧。

 

从技术面支撑条件来看,量能始终是制约当前反弹高度的核心瓶颈。周一市场虽收阳,但成交量并未出现显著放大,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仍维持在相对低位,这意味着当前的反弹更多是存量资金的博弈,缺乏场外增量资金的有效入场。而 20 日均线作为短期市场的重要压力位,历来需要充足的量能配合才能实现突破,若周二量能依旧萎靡,即便早盘借助情绪冲高,也难以形成持续性上攻态势,反而容易因买盘不足引发抛压。此外,领涨主线的持续性也面临考验,周一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科技创新概念虽表现活跃,成为带动指数反弹的核心力量,但这类板块普遍存在波动较大、资金轮动快的特点,若后续缺乏政策利好或业绩预期支撑,很难持续承担领涨重任。更关键的是,权重蓝筹板块的 拖后腿 现象仍未改善,作为大盘稳定器的银行板块周一继续下跌,保险、地产等权重板块也维持弱势,在权重板块未能形成有效支撑的背景下,仅靠中小盘科技股的单打独斗,很难推动大盘突破 20 日均线压力位。

 

消息面的多空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周二市场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政策面缺乏短期刺激性信号,周一举行的金融业发展成就发布会以回顾 十四五 时期成果为主,未提及任何短期政策调整措施。尽管过往政策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支撑作用仍在,但这类 回顾性 表述难以激发市场新的做多热情,对 A 股短线走势的提振效果十分有限,无法为大盘冲关提供政策层面的助力。

 

另一方面,市场长期利好与短期风险的矛盾愈发突出。从长期来看,美元降息预期升温已成为共识,内外资机构普遍认为,这将为中国资产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不仅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企稳、改善跨境资金流动情绪,还能扩大宏观政策协同空间,未来外资回流 A 股与港股的需求有望显著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利好更多体现在长期预期层面,短期内难以直接转化为市场上涨的动力,无法解决当前市场面临的短期矛盾。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市场还暗藏多重短期利空风险,可能成为周二行情的 绊脚石。首先是个股减持潮的持续发酵,周日晚间已有长飞光纤、山西汾酒、秀强股份等 8 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受此影响,这些个股周一盘中纷纷下探;而周一晚间又有浙江医药、苏盐井神、水晶光电等 17 家公司加入减持或股权转让行列,数量较前一日翻倍。大规模的减持计划不仅会直接对相关个股形成压制,还可能引发市场对 股东套现 的担忧,进而传导至整个板块,拖累市场情绪。其次,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的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谨慎心态。作为全球知名投资机构,巴菲特持有比亚迪 17 年并获得 38 倍丰厚利润后选择离场,尽管从投资逻辑来看,买卖行为本身属于正常操作,但在当前市场信心较为脆弱的阶段,这一动作容易被解读为机构对相关板块乃至后市的看空信号,变相形成 做空效应,可能引发部分资金跟风撤离。

 

此外,市场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也不容忽视。始于 2024924 日的本轮牛市行情中,上证指数累计上涨约 39%,创业板指数更是大涨约 102%,全市场超 3000 只个股涨幅超 50%1400 余只个股实现翻倍,A 股总市值也突破 104 万亿元,近一年增长约 36 万亿元。然而,与指数和市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成投资者在此轮行情中处于亏损状态。这种 指数涨、投资者不赚钱 的背离格局,不仅严重挫伤了散户投资者的信心,还引发了市场对机构资金高位套现的担忧 —— 若机构在当前位置持续获利了结,将进一步削弱市场的反弹动能,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回调。

 

综合来看,周一的止跌收阳确实为周二市场带来了反弹希望,但当前市场面临的量能不足、权重疲软、利空频发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大盘想要突破 20 日均线压力位仍面临较大挑战,冲高回落、再探 3800 点的可能性依然较高。因此,在操作策略上,投资者需保持理性与谨慎,切忌盲目追高。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可逢高适度减仓,锁定部分利润;对于业绩稳健、估值合理的低估值板块,可少量布局,但需控制仓位,避免过度博弈。当前市场尚未发出全力做多的明确信号,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的灵活策略,才是应对当前复杂行情的最佳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