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反弹的持续力度还看监管措施是否趋于完善
今日大盘延续周四反弹行情,沪市大涨153点,出现普涨局面,两市有150只个股涨停,涨幅超过5%的有1100只个股。市场做多热情高涨,指数快速脱离底部,在报复性反弹的基础上夹带了一种逼空的的成分。大盘普涨,热点不突出,但从涨幅较大的个股来看是前段时间跌的比较多的哪些,从金融版块更能看出,一些券商自救现象比较明显。大盘成交量没有得到有效放大,大多是自救资金在行动,做空能量减少和短线抄底资金的介入使大盘有了一个象样的上涨行情。此中反弹行情能持续多长时间,不仅要看成交量能否持续放大,还要看政策面有没有持续的利好出现。对于大盘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今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的非常好,给证券市场指明了监管的方向,下面特转载部分内容,作为判断大盘今后是否改进的标准。
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在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培育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新股发行、大小非解禁、券商创设、税制调整以及对违法违规者的惩罚等方面,制度设置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比如,怎样区分企业是合理融资还是恶意圈钱?相关制度尚不明确;大小非解禁已然兵临城下,而缓解套现冲击的制度依然缺位;如何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形成硬约束,促进市场理性、价值投资?有关规定也无刚性。
解决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是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必要保障。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国家法律与部门规章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但由于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还不够强,一些违背市场规则的参与主体没有受到严惩,致使“游戏规则”缺乏威慑力。比如:机构老鼠仓、内幕交易时有发生;信息披露的规范、透明和及时性尚不充分;机构控盘、拉升打压,加剧市场波动。保护好公众投资者利益,还需要灵活调控,及时沟通信息,澄清各种传言。今年以来,沪深股市振荡加剧,投资者信心受挫,投资行为趋于短期化,各种猜测、传闻铺天盖地,需要相关部门及时阐明政策、披露信息,不给始作俑者以机会。
对证监会提出的忠告:“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股市本就有涨跌,在公平、透明的制度框架内,投资者愿意承受收益的增减。可如果是违法违规者牟取暴利,安分守己者受损埋单,股市的起伏就不仅仅会制造出财富的“黑洞”,还会加大收入差距,影响社会的和谐。
对证监会提出的希望:在股市出现泡沫风险时,有关部门不断扩大股票供给、引导投资行为、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今,在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信心颓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动摇的时刻,人们也期待着相关部门有所作为。
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对于市场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不断的改进监管的措施。在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后,我们期盼着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