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3日
(2014-01-13 19:27:13)
留份北京的府邸宅院资料,等春暖花开时来个王府主题游,要一一看看清朝的富贵闲人们,生活的局面 。
循郡王府:位于东城区方家胡同13号、15号,为乾隆第三子永璋的府第,198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永璋卒后被追封为循郡王,故该府规制低于其他王府。15号院仅存府门前的一字影壁,其余均为重修,现为单位使用。13号保存较完整,民国时有所改造,现为民居。
宁郡王府:位于东城区北极阁三条,是现存又一座清代早期王府建筑遗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郡王府前部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称国家话剧院)使用,后部由北京某电器厂使用,东部为居民居住。200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顺承郡王府: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清代早期王府建筑之一。该府原位于西城区,后来因为城市改造被迁到了朝阳区的朝阳公园旁。顺承郡王与克勤郡王同为礼亲王代善的子孙,并且也因战功封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第一代克勤郡王地位非常显赫,他也是清初因为立下卓越战功而受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198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克勤郡王府一直由学校使用。
庆王府:位于西城区定阜大街3号,是清代最后一位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劻的王府,198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奕劻被评为“清末首富”,其王府建筑非常奢华。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这是目前最为人熟知的醇亲王府。这座王府中出了醇亲王一爵位和一位皇帝,即宣统皇帝,并见证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2006年醇亲王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醇亲王府(南府):位于西城区鲍家街,1989年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光绪皇帝生父,他是后世的“铁帽子王”之一,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王爵,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在光绪十年至十六年间(1884-1890)主持清朝政局近七年之久。
恭王府:位于西城区柳荫街,是目前北京最有名的一座王府,它集府邸和花园于一体,是清代后期王府的代表,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建筑之一,其历史更是耐人寻味。1982年恭王府及花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是保存至今比较完整的一座清代中期王府建筑,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孚王府最初为怡亲王府,第一代怡亲王允祥是清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孚王府由中央机关所属的数个单位共同使用至今。
郑王府:位于西城区大木仓胡同,是现存清代早期王府建筑的代表。王府在历史上规模较大,王府花园在史书上被记载为“最大最美者”。第一位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王府一直被国家教育部使用,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