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是可以这样用的

(2006-05-10 09:00:29)

 

每次去通州的画家村,车子明确地驶出“北京”上路后,一片片明丽而充满笑意的树林、田野远山次第映入眼帘,都令你目悦神怡,仿佛去参加一次盛典,一次大自然的盛典。你又仿佛打开了一本美丽的画册,一页页翻过去,都是阳光,水气和农事。你看着一群群雀鸟在旷野中起飞降落,笔直的白杨树没有尽头似的排列成树林,阳光眩目得有如晶晶亮亮的银针,你的心便跟着你眼在田野与村庄间游游荡荡,你的心里一阵高兴,同时又不可抑制地感觉到一阵乡愁。

画家刘伟就是被这股乡愁牵引着,摆脱了烦闷的北京某寓所的单元房,同时也就摆脱了城市的轭套,把家搬到村庄的土地上,去体味四季中阳光的迁移。

当被问及这所房子的原貌时,刘伟那笼罩在回忆上的眼睛立刻蒙上一层薄薄的云翳。“暗淡”,他说,“当时房子非常破旧,低矮,荒败不堪”。以一个曾将自己的大量感受凝结成“红与黑”及“蓝色之梦”系列油画的画家而言,阴暗的色系确实是与他太不协调了。无论如何,他希望住在一个光典之家,随光赋彩。

所以,当开始策划打造这所房子的时候,酷爱光芒与明亮的刘伟想都没想就立刻决定将用作画室的三间偏房打通,加上天窗,让天光降临,制造出一个舒适自由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将当作厨房餐厅的后备房中的后檐墙挑空,加上玻璃窗,每天随着天光的反射进餐,将天下之美细细品味与咀嚼。

当然,要改造的还少不了,沉闷的门,若明若暗的墙,刘伟肯定地说:“就是要让更多的光能透进屋来。”于是,窗户变得又宽又大,接近落地窗,大厅和天花板被升高了,将客厅隔断成五间房的墙壁均被除去。

于是房子固态的躯壳之下变幻成屋主灿烂独特的代表空间:空间中洋溢着光的魅力。起居室鲜明地敞亮,每一间屋的墙上都挂满了刘伟的画作,这些作品都有着深厚色彩,调合的气韵。与视觉空间相比,更是进一步强烈地延展了意识的空间。

在这座光典之屋里,那些与之相配的家具与材料都非常简单,但又都非常舒适。实木地板与大理石地面,板岩做的壁炉,简捷至极的餐椅,废旧利用的红砖砌就的墙面,古朴而自然。沙发洋洋洒地盖着白布,一派乡间别墅的情调,而刘伟多年经心收集起来的古中国具的随意摆放,则流露出点滴不经意的情怀。书房的顶、墙、地面一律铺上柞木----木材的本色、纹理,令空间回荡着乡间的质感和气味,使人为之着迷。

现在,阳光从向着院中那棵结满果实的柿子树的大窗户照耀进来,从画家的天窗上照耀下来,从餐厅的玻璃窗照耀进来,那丰满的,率直的,强健的,纯净的阳光,令他找到了失而复归的凝静。

光传递的信息,使人浮想联翩;

光射到花瓶、画上,那种斑驳的效果;

光透过窗棂的投影,中国建筑的美感,东方建筑的曲经通幽的幻觉,仿佛是在冥冥之中与宇宙做笔谈;

再将自然的光转化成内心的光,刘伟说,暖光、冷光,造成的心情都是不同的;

造成的画、颜色、画家与自然,作品与画家、自然对作品的参与、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想象空间……都是不同的。

      刘伟让他乡村的家随光赋彩,赋予这座乡村住宅以阳光、空间和纯朴天真的魅力。画画,日常生活,与大自然比邻而居,体验着阳光带来的对生活和艺术的感悟。谁还愿意返回俗世尘嚣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