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后的监视器呈彩条的是韩国评论席)
我从2005年开始,参加了莫斯科、卡尔加里和东京世锦赛的现场转播。通过转播,对各国的评论员的工作方式和解说习惯有了一些了解。去年在卡尔加里世锦赛的现场,我身边的是意大利、俄罗斯电视台和欧洲体育台法语频道的评论员。他们在解说过程中时而手舞足蹈,时而挥拳顿足,脸上神采飞扬,表现出的亢奋和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这次在东京,和我参加过的前两届世锦赛不同,我第一次和亚洲评论员近距离接触。通过几天的工作,我能感受到欧洲和亚洲的评论员由于文化差异和民族性格的不同,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解说方式。我们的评论席是在第一排最靠右的位置。左边是韩国评论席,后面是日本电台的评论席。我发现亚洲评论员解说都比较温文尔雅,也许这就是亚欧民族文化的差异,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内敛,含蓄,个性别张扬。而欧美的评论员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方面比我们都要丰富和OPEN得多,这样他们的情感完全可以通过声音传达给观众。
可能有的观众已经发现我今年的解说不再象从前那样温情脉脉,而是激情的状态更多了一些。在以往的转播中,每次到高潮部分我都是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用委婉,温情,含蓄的方式解说。而这次在转双人自由滑最后一组时,我的情绪特别激动。在申雪赵宏博节目结束拥吻时,我眼睛已经湿了,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之后在庞清佟健的比赛还没结束时,我的泪水终于止不住地夺眶而出。当时我一直强忍着,生怕抹泪会被其他国家的评论员看见(因为我是现场所有评论员中最年轻的,所以我希望在国际同行面前显得沉稳些)。终于坚持到导播告诉我直播结束了,我第一时间关了话筒,抱着她笑着哭了。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喜极而泣。既为中国的双人滑自豪,也为中国国歌在日本奏响感到骄傲。
这次是我第一次在赛场看见韩国评论员。一直以来,韩国的花样滑冰成绩在国际上都不是很突出,所以他们的转播力度并不大。直到今年天才少女金妍儿横空出世,第一次参加成年组世锦赛就有冲金的实力,韩国当然不会等闲视之。韩国的评论席就在我们左边,除了女单比赛以外,男单项目只是有两位女士在评论席观看比赛并记录选手动作完成质量,并没有做解说评论。其他场次几乎没有人过来。这让我很好奇,如果只是要比赛信号,不做现场解说,租个评论席又有何意义?直到女单项目,韩国转播组才倾巢而出,来了四个人把1.5米宽的评论席挤得满满当当。值得一提的是,短节目在金妍儿的成绩打出来之后,他们立刻给我写了张纸条。内容是金妍儿的短节目成绩是ISU的最高分!当时我觉得比较突然,因为在此前我和他们从没有过任何接触,不过他们知道我们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个评论席前都贴着电视台名缩写)。作为一名解说评论员,我的职责是把赛场上发生的事件准确无误,客观及时的传播给电视观众。而这种职责通常是跨越国界的,没有私心的,因为体育精神是无国界的。所以我在核实了他们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后,口播了这条信息。通过这件事,我能感觉到金妍儿对韩国花样滑冰有多么重要,以至于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