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碎片 |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lianzai/images/moter/01.jpg
黄雯《蝴蝶飞不过》后记
终于要出版这本书了,这是几年以来我想要完成的一个心愿,我写得很慢,拖的时间太长,因为太贪玩,精力过多分摊给了我的生活和娱乐。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我曾用了很多天分在生活中,然而我仅用了一点的聪明在我的作品里”。我当然不能同他的才华相提并论,可我了解属于我的懒惰,我的懒惰来自我内心世界的混乱态,它长期困惑着我,致使我浑浑噩噩的过了许多年。直到有一天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一下子给我的懒惰找到了理由,茨威格说:“最优秀的并不是那些毫不犹豫地投入纷争的人,而是那些长时间犹豫不决的人们。那些最难决定战斗的人,一旦决定了,就是真正的战士。”我把我的懒惰归为我的犹豫不决,于是我找到了搪塞自己性格弱点的借口。
优柔寡断和盲目进取是我性格中的两面,为此,我要尝试着去了解自己,为此,我爆发了将一切记录在案的冲动。我知道,在我写作时,内心积压多年的诸多疑问和迷茫,得到间歇式的缓解,这个过程中的快感,要比其他方式获得的快感有意思得多。可我老那么贪心,只要是快感的来源,不管出自何处,一个也不想拉下,这也耽搁了我的写作,所以这个长篇我写得慢慢腾腾、稀稀拉拉、支离破碎的,这也导致石涛编辑这本书,费了不少脑子。
当文本的需要,要放些我的照片时,才发觉我所提供的照片没有一张是我满意的。我的面孔和照片老有欺骗性,每次看到它们都有不是我的感觉,我不知道人发明一张脸到底是为了什么,假如仅仅是为了实际功能的需要,也就罢了,可这个世界偏偏到处都需要一种“欺骗”的面孔,好听一点是“润滑剂”,难听一点就是“虚伪”。我是做模特儿的,我要靠面孔吃饭,同正常姑娘一样,为面孔上的一点瑕疵而懊恼,为身材一点点的缺憾感到头疼,可我的内心却分裂着要忽视面孔,与内心的真实相比,面孔简直在胡说八道。
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当个为“真实”而勤奋劳作的“挖掘工”,而不是为了“美”去创造、去宣扬的“设计师”,尽管这些年我一直身处在时尚之屋。如果可以,我宁愿让布蒙住我的脸,只让我的内心存在并溶解于生活,可我的虚荣心不会让我这么干,为了那点虚荣心的满足,我的面孔将一直笑到最后。
另外我要感谢一些人,没有这些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我也不能完成这个长篇,我同他们的碰触多半是偶然,可对于一个想写作的人来讲,碰到他们也是必然。首先我要感谢方文和杨葵,他们在写作上给过我引导,尽管三句两句,我也获益匪浅。还有作家石康,和他相识的恩恩怨怨不必多讲,可在生活方式的确定,写作世界的探寻上,他是给我最多启迪和影响力的人。最后感谢愿意出我这本书的
看完这部长篇的人不管是喜欢还是反感,我都要感谢你们。如果我干涩而稚嫩的文字让你们感觉辛苦和烦躁,那么就不要硬着头皮阅读到底,只记住其中一个段落就好了。
我很满足。
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