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备课资料 |
1、爱因斯坦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正是这样!”明可夫斯基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爱因斯坦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2、拿破仑――打破常规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之后,被终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他在岛上过着十分孤独和寂寞的生活。后来,拿破仑的一位密友,秘密赠给他一副象棋。这位赫赫有名的囚犯对那副精制而珍贵的象棋爱不释手,常常一个人默默地下象棋,无可奈何地打发着孤独和寂寞的时光,直至慢慢地死去。拿破仑死后,那副象棋多次高价转手拍卖。有一天,那位象棋的持有者偶然发现,象棋中的一个棋子底部是可以打开的。当这个人打开这个棋子的底部后,不禁惊呆了,里面竟密密麻麻地写着如何从圣赫勒拿岛逃生的详细计划。可是,拿破仑没有从象棋中领悟到朋友的良苦用心和象棋中的奥秘。拿破仑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最后竟然死在常规思维的陷阱里。如果他能用南征北战时兵不厌诈的思维方法来思考一下象棋可能蕴涵的其它功能,上帝很可能会再一次地向他祝贺与微笑。
3、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820年丹麦奥斯特就已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旁边的磁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磁场(电可以产生磁)。同年法国的安培也发现两跟通电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棗电流同方向时相斥,异向时相吸。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这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并且发现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
4、德布罗依关于光的“波动说”
1905年爱因斯坦就已从理论上提出光有粒子性,每个光子(也叫光量子)具有速度和质量(光量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不久以后,康普敦还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粒子性(康普顿效应)。于是在本世纪初,光具有粒子性已成了无容置疑的结论,几乎没有人对此产生怀疑。只有德布罗依反其道而行之,运用逆向思维提出:光具有粒子性,也可以具有波动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性质)并在此思想指导下于1924年提出“波动说”,3年后,果然被戴维逊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干涉与衍射现象是波动性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物理学上著名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棗对爱因斯坦的权威结论作了重大的修正与发展。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正是这样!”明可夫斯基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爱因斯坦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2、拿破仑――打破常规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之后,被终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他在岛上过着十分孤独和寂寞的生活。后来,拿破仑的一位密友,秘密赠给他一副象棋。这位赫赫有名的囚犯对那副精制而珍贵的象棋爱不释手,常常一个人默默地下象棋,无可奈何地打发着孤独和寂寞的时光,直至慢慢地死去。拿破仑死后,那副象棋多次高价转手拍卖。有一天,那位象棋的持有者偶然发现,象棋中的一个棋子底部是可以打开的。当这个人打开这个棋子的底部后,不禁惊呆了,里面竟密密麻麻地写着如何从圣赫勒拿岛逃生的详细计划。可是,拿破仑没有从象棋中领悟到朋友的良苦用心和象棋中的奥秘。拿破仑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最后竟然死在常规思维的陷阱里。如果他能用南征北战时兵不厌诈的思维方法来思考一下象棋可能蕴涵的其它功能,上帝很可能会再一次地向他祝贺与微笑。
3、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820年丹麦奥斯特就已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旁边的磁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磁场(电可以产生磁)。同年法国的安培也发现两跟通电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棗电流同方向时相斥,异向时相吸。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这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并且发现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
4、德布罗依关于光的“波动说”
1905年爱因斯坦就已从理论上提出光有粒子性,每个光子(也叫光量子)具有速度和质量(光量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不久以后,康普敦还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粒子性(康普顿效应)。于是在本世纪初,光具有粒子性已成了无容置疑的结论,几乎没有人对此产生怀疑。只有德布罗依反其道而行之,运用逆向思维提出:光具有粒子性,也可以具有波动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性质)并在此思想指导下于1924年提出“波动说”,3年后,果然被戴维逊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干涉与衍射现象是波动性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物理学上著名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棗对爱因斯坦的权威结论作了重大的修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