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过去心”的深重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作为修行之人,我们有一个很基本的功课,就是把我们从自己深信的过去中救拔出来。
像“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等等经典名句,以及我们在书中、老师的口中、自己也挂在嘴边的话语,如“过去的都过去了,过去的就不算数”等,都很好。但是,我们不能这么肤浅,不能只是说说而已。算不算数,得在生活中活出来。
从过去中摆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或许我们尊重这一点、重视这一点会更得体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没有过去,也就没有小我了。
从分裂之念发生最初来说,它发生即消失。就像刀劈湖面,在劈开的那一瞬,湖面就已经粘合了。所以,我们痛苦、害怕,都是还停留在那个分裂之念的记忆中,不断咀嚼那个记忆罢了。
过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关于一个人的一切,都是过去。比如,人应该怎样过一生?人应该怎样挣钱?人应该怎样谈恋爱?人应该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婚后应该怎么相处?爱情是怎么回事?人在世间应该追求什么以及怎样追求?等等。过去也包含“你是谁?”。比如,你是谁谁谁的孩子,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个性,你有什么样的能力以及局限等等。这些都是过去,你只要认同了,就只能按这个限制去经验你自己了。我们真正的自己,是没有这些过去,没有这些限制的。
害怕也是过去,那些让我们恐惧的,让我们担心的,比如在亲密关系中的又爱又怕,内在那种不配得、匮乏感,想要抓又抓不到,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告诉我们的。
我们基本上在所有时间内对自己的念头都毫无觉察,只要念头出现,我们就成了它的奴隶。当那些声音出现的时候,我们连正眼看都不敢看它一眼,根本不会说:“这是真的吗?你是谁?竟然这样对我讲话”。我们只会说:“对对对,我现在就感到痛苦了。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反应?”然后,我们就继续造作,继续去做受害者、施虐者、拯救者。小我就像一个超市,它有无数的套路,你想要任何套路,都完全可以体验得到。
在我们体验的过程里,就适当地给小我一个尊重吧。它的确不是真的,但是我们把它当真太久了,我们把它当真太习惯了。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它就不会阻挠我们从过去中解脱出来的决心和信心,也不会使我们只把一些话语挂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去运用了。这样,当真正的考验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那么不堪一击。
我们给小我一个得体的尊重,其实就是接纳了自己,允许自己有一个过程,允许自己不时发现还没有觉察到过去的限制。就像风筝,觉得自己飞得很高了,但其实还是有一根线牵着。
让我们对自己的“过去心”先有一个尊重吧。越尊重它,越能自在从容地走出“过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