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孩子信任什么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信任孩子,一方面是信任他的成长性。
比如,有些事情他纠结,不知道怎么选;他又想玩儿,又想学,没有平衡的能力。但是他心里都是有这两部分的,你信任他,给他自己安排的空间,告诉他“你玩儿也很好,你学也很好,这两个你都想,OK,那你就选择,什么时候玩儿,什么时候学”。如果你这样信任他,从一开始就把主权交给他,他就会在这方面获得成熟。
心灵是有这个能力的。再不会做饭的人,也不会被饿死;再不会收拾房间的人,也有一个限度。没有照顾不了自己的人!
信任孩子,另一个方面,他有他的内在指引。
你信任他的内在指引,就对他没有培养心;你信任他自己能够成熟、成长,就没有安排和教导心;你相信他自己能够平衡好玩和学,你给他时间、支持和允许,他就能够发展出统筹安排的能力,他的心里也会越来越有数。如果你一直给他安排,投射不信任,那么他看到的都是不信任,他也烦你也累,就进入了这样的事实。缺乏信任就像缺乏大地一样,大家没有立足点,不乱才怪,就相当于地震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内在的指引,早就有了,还没有我这具身体的时候就有了。所以,我的一生,只要出现跟这个相关的,都被我自然地吸收进来,成为我的养料、支持,助我前行。它总是一点一点地在准备着,准备到一定程度,就进入下一个机缘。每个人的内在指引都是这样的。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苏联大文学家高尔基和一位同时代的音乐家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同回忆年轻时候的事情。当时,高尔基和那位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歌唱比赛,结果,那位朋友因为感冒嗓子不好而落选了,高尔基倒被选上了。可是,高尔基被选上又怎么样呢?他的内在指引不是音乐,他后来还是回归到了文学;他的朋友落选又怎么样呢?还是走上了音乐道路。所以,那不是关键因素。
歌手毛不易本来是男护士,学医的,罗大佑也是学医的,孙中山、鲁迅都是学医的,如果都当医生培养,那培养得了吗?他们还是该干嘛干嘛了。
所以,培养心不要那么重,安排心不要那么重,顶多就是平等地、带着爱去交流,一点点地提醒就行了。
信任孩子,还有一方面,就是信任存在。
一个孩子就算原生家庭不健全、缺乏爱,但是存在是爱他的。没有一个原生家庭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教导、爱和支持,但是存在是一体的,每个生命都被存在祝福着。
你过去学来的经验都是要奋斗,都得靠自己,没有“存在”,那是未知的。这是一套信念系统。如果你现在仍然相信这个,你就会继续投射,你的世界当中的人也都是这样的,你自己、你的孩子也自然是这样的。这就像一个电影剧本,它会继续演下去。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跟我们内在的剧本完全相应。我们内在的信念转变了,那个剧本也会跟着转变。
除了那个过去学来的选择之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相信存在是一体的,相信每一个生命都被生命本身支持、祝福、爱护、引领、教导。所以,你不用担心你教坏了孩子,不用担心你教不了孩子或者教错了孩子。真理会纠正他,圣灵会指引他。在他的人生路上,有很多同学、朋友、同事、老师、书籍会帮到他,存在爱他。你只要尽你自己的这份支持和爱,就可以了,其它的有存在呢。存在和他是一体的,存在自然爱他。
18岁出门远行,你不用考虑他会遇到什么,他只会遇到他该遇到的。他的所遇都是帮助他成长、成熟、成为他自己的。
基于分裂之念投射出来的亲子关系,都是岌岌可危的,都是掌控性的,有很多的安排、计划、担忧、焦虑;基于圣灵的角度,祂看到的就是非常单纯、轻盈、活泼的关系,亲子双方互相疗愈,互爱互助,没有责任的影子,没有担忧的乌云,没有做计划的不必要的浪费。
当你信任存在的时候,信任存在爱自己,信任存在爱孩子,又信任孩子内在的生命指引,又信任孩子在具体事情上的心理整合能力和成长能力,那就很好了。
没有信任,就特别容易背负,怕自己做不到而耽误了孩子,又怕自己做错了又耽误了孩子。我们何必受这种苦役呢?还有什么苦役比这个更折磨人呢?现在人生苦役当中,陪孩子做作业已经排名非常靠前、人气非常高涨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加重这个游戏,它可以在人间结束了。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游戏,它只是一个糊涂的游戏、不必要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