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谈父亲

(2018-04-05 22:07:49)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孟迁思语
清明节谈父亲

有朋友问我,清明节给爸爸上坟了吗?心里会想他吗?我说:“没回去上坟,心里有爸爸,但是不想他。”她说:“你不难受就好。”我感觉了一下,发现自己真的一点都不难受,好像这一刻我已经理解得很充分,没有任何疑问和不平了。

 

我就想,我要分享一下这个主题。一方面,我对父亲去世的心历路程可能给朋友们一些借鉴,另外,我今天的《奇迹课程》练习是“我要把世界从我认定的模样中释放出来”,和这个主题也很契合。父亲去世17年了,这17年我的心情基本上每年都不一样。

 

2001年父亲去世时,我大学还没毕业,大学毕业晚会时我正在父亲的ICU病房里。当时,父亲的去世带给我非常大的冲击,冲击到我有一个部分很麻木,就是我至今记不住爸爸的忌日,我心里不接受他的死。按说这么重要的亲人,他的忌日应该不难记的,我也回去上过坟,也烧过五七,但是就是就不住那个日子。

 

当时的心理内容,一个是不敢相信这个事情发生了,因为父亲很年轻(去世时只比现在的我大11岁),而且身体一直很好,一个月前我们还见过面,一起在田地里聊天,还一起吃了饭。另外一个是,我没有任何机会去报答父亲了。“子欲养,亲不在”,这个心理内容大概是我流眼泪最多的了。


清明节谈父亲

这个心理课题压了很多年,在萨提亚工作坊小组讨论中我就呈现了出来。当时哭得稀里哗啦,但是发现并确定了,所有这些心理需求,它是我的,它不是父亲的。父亲已经没有需求了,他已经放下了身体,离开了人世。他在世间已经没有任何需求了,这个需求是我的。这样就拿回了我的主权,也摆正了一个关系:我的痛苦是因为我的需求,不是因为父亲,跟父亲没有关系。如果我一直觉得是父亲的事情,拿不回这个心理主权,那么这个心理课题还会压住我很久。这些心理需求是我觉得、我认为、我需要,既然是我的,既然和父亲无关,我为什么要拿父亲说事儿呢?这就是我做这个功课的重要节点。

 

另一个心理功课的节点是,在我当时的眼光中,父亲的生活是不如意的、低落的,他的去世是悲惨的、可怜的,他一生为匮乏感所苦、各方面不如意、心里有一些不平等等,我认为他很不愉快,我可以为他做很多,我要改变他,我先把他当成了一个命运的受害者。

 

这个节点的解放就是,我的心念终于认识到,父亲没有我以为的那么惨,也没有他觉得的那么惨。即便他自己觉得深受匮乏感之苦,觉得自己没有钱,但实际上没有过不去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了,日子过的还可以的,他们的饮食也还可以的,邻居还到我们家来借钱呢。他的那些恐惧、仇恨、缺乏,都是他头脑中的事情,不是一个事实。他这样看自己,也没问题,就像一个孩子觉得玩具丢了,其实玩具始终还在手里一样,不是问题。当我看出这些的时候,我心里就安了,我不需要再去拯救什么、不需要再去改变什么、不需要再去遗憾什么。

 

父亲和我妈妈两人相处也挺好的,我妈妈有一次说:“你爸爸不犯病的时候,其实人挺好的。”我爸爸有躁郁症,隔几年就发作一回,每次都要几个月。但妈妈说她一生中很快乐的时光,就是和我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以及小时候在娘家和兄弟姐妹一起玩的时候。

 

或许更重要的一个解脱是,我再看父亲的一生,包括他的人格时,都觉得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了。

 

我父亲给我很多礼物,他肯定有他信念的限制,但是他性格特别丰富多面,又有对人的深情和宽厚,这是我们这个家庭都很感怀的一部分。从我上大学开始,他就很信任我。我从侧面了解到,父亲因为我上大学还是很自豪的。在后期他就特别愿意听我说话,我妈妈就说过:“你爸爸现在特别听你的话,他想不开的时候,你写信劝他很管用,他就听你的。”

 

爸爸对我的爱,对我的信任,还有他作为一个人格的呈现,都是我人生心理层面很感谢的礼物和营养,这些,我不说它也在我心里,我不动它也在那里。我不需要再对爸爸的人生电影有所遗憾。在这个世界上有谁的电影是圆满的呢?那是不可能的。我何必在这成千上万、注定属性的电影当中,去完满一个出于罪咎和匮乏投射出的一部小小电影?我们整个世界的大电影注定是不圆满的,除非我们用圣灵的眼光去看

 

我也没有分离感,也没有对父亲的失去感。他的人生虽然不很长,但是他给了我很多礼物,那些礼物从来不会消失。他的身体的故事到此结束,我对此也不再有意见,一个五十几岁的人生电影和一个八十几岁的人生电影,没有多大区别。

 

我并不把父亲的身体等同于他,父亲和我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上主的儿女,都是自性的展现。在自性的层面没有分离之说,我们终归是一体的。我们在这个有形有相的世间,在这个人生当中,经历了这段缘分而已,很温暖、很耐人寻味、有很多细节、很多画面的一个缘分,这个缘分挺好的,我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父亲给我的影响。

 

我的父亲心很软,他不对不起人,他承担。他的信念限制导致他处理不开,有时候会觉得委屈,会有牺牲感、付出感,但这是他的选择,是他电影当中的一部分,我对此没有意见,我不会再受这样的苦。但是他的心软、不对不起人这一点,我觉得我继承了,我挺高兴的。

 

父亲有他的才华和敏感。他的书法很好,做菜也很好,他也有独到的幽默感。我家好几个人都很有幽默感,特别是我爷爷,终身就像一个喜剧演员。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叫“青春”。有一部电视剧叫《我的爷爷叫板凳》,我同学就说,那绝对没有你爷爷酷,你爷爷的名字叫“青春”。

 

 

我爸爸的性格中有热情和外向的元素,这个跟我不同。他可能是一个咆哮着向前走的大河,我就是一个涓涓细流,但是我比他更稳定。性格各有可爱之处,也都可以通达,他可以更完善他的性格,我也可以更完善和通透我的性格。


清明节谈父亲

今天是清明节,我对此毫无概念、毫无感觉,它对我跟任何普通的一天一样。我昨天和我叔叔通话,一句也没提清明的事情。我叔叔可能会回老家,我妈妈可能也会回去,他们会去上坟,他们做他们的事情,很好,但这不是我的事情。我只对活着的人好,死去的人我就不怎么想。他是在我心里,但我也不需要想,也没有兴趣想,而且我也不会失落什么。

 

今天我做的《奇迹课程》练习是“我要把世界从我认定的模样中释放出来”。从我父亲的人生电影来讲,置换一下,就是“我要把我父亲的电影从我认定的模样中释放出来”,从我自己心里的罪咎、匮乏感、忧虑心,从这些当中释放出来,那么这对我就是一部没有问题的电影。我对这个电影没有意见,我感谢我曾经经历到的,我感谢我从中感到的爱和温暖的东西。我对它的态度就是,我没有意见。我对任何一个发生都没有意见,也没有问题。当过去的心理过程、功课都做完,一个一个点破掉之后,就没有问题。这个过程花的时间当然是不短的,差不多经历了十年,但是这些过程已经走完了,再回头看的时候,就不觉得时间长了。而且时间本来就是一个心理作用,你感觉它有多长,它就有多长,你感觉它有多短,它就有多短。

 

 

再想说一点,我毫无意见、也没有问题,这其实隐含着我对这里面的事情没有分别心。我不觉得这个人生故事、人生电影有什么特别的。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只对差异有感觉,就像我们进入厕所会闻到臭味,但是过一会儿就闻不到了,这就是因为那个差异感消除了。眼耳鼻舌身意,那个“意”就是意识,它相关到我们的心理。如果我们的意识上感觉不到特别了,它就对我们没有功课了。如果我们能够对世间任何状况、状态、变化,都消化了,都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了,都没有什么意见和问题了,那么这个世界就可以安息了,就是它影响不到我们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