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安息于上主内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我安息于上主内”是《奇迹课程》练习手册第109课的标题。两年前我第一次练这一课的情况,现在已完全没有印象了。我第一次做《奇迹课程》练习的时候,很多都不是很熟,有些还挺抵触的。2017年开始重新做,好像还是没有印象。《奇迹课程》练习的设置是每过几十课,就会有复习时间。在复习的时候,我又去练这一课,隐隐有了一点感觉,但还不明显。不知道缘分是怎么运作的,这两天我很想练这一课,就有了很入心的一些感受。
前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我描述自己的晚睡,发现自己终于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来描述它了,那就是“安息的恐惧”。我入睡本身没有困难,我想睡的时候,隔壁电钻的声音也影响不了我。我记得参加集体活动时,说睡觉,我一下就睡着了,所以睡觉本身对我没有困难。如果有什么事情必须睡觉,或者我就想睡觉,那我很快就能睡着。但我平时的生活常态是没有事情、没有社会角色、没有任务、也没有具体的压力,完全散漫开、自由开。这种时候,我潜意识当中没有化解的罪疚感就会隐隐升起来,不敢睡觉,会问自己“这就可以睡觉了吗?”对那种安息有一种不安,好像还有什么没解决,还有什么隐隐不放心,不能够什么都不想就去睡觉,但是又没有具体的事情影响到我。所以,它就是那种潜意识当中对安息的恐惧。
现在生活中具体的事情、大部分人烦恼的问题,都已经不能引起我的烦恼了。常态来说,一般的事情已经不能冲击到我了,但是那种隐隐的罪咎,潜意识当中的罪咎,是我目前的烦恼。那天就冒出了这个词:安息的恐惧。
第二天,我看了电影《红海行动》,这是一部很优秀、很精彩的电影。但它是战争救援片,在异国他乡一个战乱国家救出华侨是它的主线。这样,电影里就有很多战争的残酷,也有小我世界无法避免的分裂视角。当你看到自己人被伤害、被打死,你会很心疼;看到对方很拼命地伤害我们同胞,就觉得对方很坏。但是,我们的“蛟龙特战队”为了完成任务,把炸弹扔到人群里,拿火箭炮冲入人群,虽然那些人是恐怖组织,但都是生命啊!在我们眼里他们是恐怖组织,但在对方眼里,我们也像当年日本人看美国大兵一样,突如其来就妨碍他们任务的完成。
所以,在这样分裂的世界中,“杀不完的仇人头”,但是大家又互相是仇人。你讲“除恶务尽”,但是又永远尽不了。从古到今,有没有坏人的时代吗?没有啊。这就是小我分裂对立的脚本。所以,看到这里时,我就不像过去那样,自己人被杀了就难过,杀了对方就很解气,已经不是这种感情了。而是哪一方受伤自己都会心疼,会觉得都是生命、都很可惜,是这样的感情。
但是战争的残酷就在于没有一方会完好无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看电影接触到这种画面、这种情节的时候,我就在电影院里默念“我安息于上主内,我安息于上主内”。
因为今天要早起,昨晚我就想早点睡。可是刚下完棋,有些兴奋,通常的惯性导致不容易早睡。我就穿上衣服,在小区一边散步一边听这一课的语音。听了两遍,心情就平静一些了。上楼的时候,我就刻意走楼梯,并默念“我安息于上主内,我安息于上主内”。虽然并不是每次念都很有感觉,但我选择像一个傻瓜一样就默默地念,很快就平静了,也很快就睡着了。
今天,有一位朋友很真心地讲了她对我的看法,我听的时候就有一种说不清的不舒服。在那一瞬间,我就能够感到自己内在小我的蠢蠢欲动。如果我对它没有觉察,它一定会掌控我,我就跟着它反应了。那个小我的逻辑就是被误解的受害感,然后就会出言去辩驳。
对于我的朋友来讲,她是完全真诚的,我当然不能说她有错,因为那就是她的知见,是她的角度。但是被误解还是会不舒服,越是特别近的朋友误解,越容易引起冲击。所以当时我很有想去辩驳的动力。但这个时候我觉察到了,就没有去辩驳,而是默念“我安息于上主内,我安息于上主内”。
在那一刻,绝对有一个小我的剧情和脚本,就在那等着我,就像我手边一个按钮一样,如果我碰触到它,我就根据它来反应了。但非常感恩的是,我没有去按它。我为什么要辩驳?朋友这么真心地跟我讲话,我听着就足够了。我不能被误解吗?还有什么比误解更正常的事情吗?我的朋友并没有要我做任何改变,她只是表达她的看法而已,她说完就行了,她没有任何的期待。这就足够好了。我辩驳的话,我要保护什么呢?我要保护自己的形象吗?我要声明自己的什么呢?我并不需要去辩驳,并不需要去达成一致。我如果很在意被误解,很想去辩驳,那肯定是在小我里。实际上,没有什么是需要做的,我安心地听完,就可以说是给了朋友一个礼物。
我不进入小我的预设剧情,我不听它的呼求,它说:“你赶紧站起来,去讲你真正是什么样的!”不,我不听这个。“我安息于上主内”,我接触到这条安然的通道,我在这个通道里,就是给自己的礼物,当然也是给朋友的礼物。
“我安息于上主内”,从理论上讲,这句话是垂直的。我们的人生都是线性的,就像坐标系中的那个横线。这里面是有一个“我”贯穿的,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他们都是环环相扣的,这是人生故事、人生剧情。但是“我安息于上主内”,这句话是超越整个梦境的。它是纵向的,来自更高维。它有那个潜能,可以直达天心,直达真相。虽然我现在的心智还没有通透到那个程度,但是这个潜能我是相信的。练习中的原文也说:“今天,抽个时间溜出你的梦境,安享你的平安吧!”把这句话献给自己。
“我安息于上主内”在《奇迹课程》思想架构当中,是对分裂没有发生过的重申。“我安息于上主内”,分裂没有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分裂不可能发生,就没有人需要受苦,因为罪咎、恐惧的根源还是分裂一念。
所以,当我重申“我安息于上主内”,它就是在祈祷圣灵的剧本。小我绝对没有这种声音,小我会说:“什么上主?什么叫生命之源?我就是一个人,我就在这儿,那些跟我没有关系”。这就是典型的分裂,分裂就是跟源头的断开。
我默念之后,没有和朋友分辩,她说完也就过了,圣灵的剧本就不知不觉地展开了。
“我安息于上主内”,这句话我并不期待从理论上讲透,现在我也讲不透。我只是分享我和这一课练习的遭遇,以及像傻瓜一样去练的状态。傻瓜是非常好的,傻瓜就是“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就成了聪明人了。聪明人都是有很多经验的,有很多判断的,有很多计划的,而这样就是进入平面的自我、线性的自我,它不能进入垂直,然后接触自己的自性。如果想垂直接触自己的自性,那么,做一个傻瓜是最适合的方式。这样,就能把所有的我,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所有的我,就像餐厅服务员收拾残羹冷炙一样,一起全收走,整个桌面就空出来了。这就是做个傻瓜的好处,它没有障碍。反正我就是一个傻瓜,练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敢期待,有没有感觉我也不期待,我就是这样默念。这个时候,圣灵就会潜移默化地运作。
总之,“我安息于上主内”,这句话的确能够让我暂时脱离我的人生梦境,脱离我的自我链条,脱离我出于过去的自我该对现在怎么反应的链条。这个对我来讲,已经极好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