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以“外”为价值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和朋友相聚,聊到妈妈的事儿,朋友抱怨妈妈管得比较多。我就想我们对这样的模式并不陌生,那么,妈妈为什么这样呢?她为什么那么想发挥作用?为什么要入侵别人的界限?为什么要用家人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然后说一句“我付出了这么多,还没落着好!”......这不是谁家的事,而是普遍的思维。
我突然感到,小我就是以“外”为价值的。它自己没有价值,它没有来源,它不是上主创造的,它是分裂之后基于虚妄之念而产生的,所以它不会认为自己有价值。它自己没有价值,无法承受,就必须从外在找价值。
对于一个女人来讲,男人可能就是她的价值;对于一个男人来讲,社会认可就是他的价值;对于一个妈妈来讲,她的家庭成员就是她的价值。当她处于小我思维的时候,她整个蕴演的程序就是,她外在的家人都是体验她价值的道具。这整个程序就是“从外在获得价值”,而那个动因就是“我没有价值”。这是小我思维的必然结果。
在小我思维之外的正见思维就是:我仍是上主所创造的我,分裂从来没有发生过,我对外在一无所需,我不是这具身体,我是自性。我只不过可以意识到这具身体,并且可以运用这具身体罢了,而这一切都不是我的。但是,既然它在我的意识范围内,它就是我爱的对象,因为我的本质是爱。
其实细想一下,我们和妈妈是一样的。假如我们一点也不从外在找价值,我们自己受得了吗?无论我们把什么定义为有意义的,如果我们不从外在找点意义,我们自己受得了吗?所以,我们和妈妈是一样的,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看到这个一样,我们就可以停下对他人和自己的排斥之心。即便在玩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安心地玩,不要再批判它了。而这个游戏的尽头就是:你从外在寻找意义,会越喝越渴,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就是甘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