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管?还是不管?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教育咨询档案 |

这个问题要看你内心相信什么。你相信孩子需要你的管理吗?那你就是一个经理人,那样也不是不行,你可以试试看。你相信孩子是有心有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吗?
如果你对这些不是很相信,那基本上你就是想做孩子生活的主人。你不相信她能做好她自己的主人,你去做这个主人,然后认为这就是做父母的责任。这就是我们环境中最普遍的观念,也不是说都不行,这条路也有它的平衡,但这不是我的路。
在我看来,信任孩子是先决性的因素。我首先信任她是有自由意志的,其次我信任她是有非常美善的愿望的,她希望过好她的生活,她希望过得快乐,有自由、幸福,她希望获得成绩来证明她自己。当我这样相信的时候,她就成了一个核心,我就成了一个支持者。
我在做托管的时候,那个小男孩来到我家,我一开始就是信任他的。我相信他自己愿意来,就说明他自己愿意改变,他不喜欢自己原来的生活,成绩倒数,天天在网吧。他愿意离开父母到我身边来,我相信他是很有向上之心的。
基于这样的信任,我对他没有限制。他什么时候做作业,我也不管;他问我说“我可以出去和同学玩吗?”我就说当然可以;他玩游戏我也不管。我越信任他,他所有的主权我都交还给他,他就越为自己负责。通常父母对孩子的主权是把得牢牢的,孩子一点体会自己做主的空间和机会都没有。
所以他们也特别不自信,也特别不自觉,因为他们的意志都不能实现,好的坏的都不能实现,父母都替他们做决定,都进行干涉了。最后就形成一种怨怼:父母说“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孩子说“你为什么这样管我”,父母又说“你这样的表现怎么能让我相信?”......于是,就进入这样的混乱和互相指责。
在我的经历当中,那个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就会跟我商量。比如英语不好,他说想请家教,我就去帮他找家教;他跟我讲学校的事情,说数学老师跟他不好,但物理老师跟他好,他经常去问物理老师数学问题,我说那也很好;他又说不喜欢生物课,我说生物是必考科目,那你怎么办?他就说只好自学,我说自学需要很大的主动性,你愿意这样尝试吗?他说愿意。结果他的生物成绩也还不错。
他当时也喜欢打游戏,但我从来没有劝过他,比如说你少打会儿游戏,或者打游戏不好,或者对眼睛太累,或者说“你这么贪恋打游戏,你还来这里干嘛”......我从来没有讲过这些话,我就相信他自己能够把握,而我这种相信,他内在是有很深的感激和安全感的。
在这样的整个过程中,我所做的非常简单。首先信任是一个先决性的条件,其次,他的每一个困难,我都会关注的。他有的时候会主动跟我讲,主动问,我只关注他的阻碍,他的困难是什么,无论那个具体的困难是什么,我都愿意以自己的方式给出帮助,我从来没有期待过他做什么改变,我从来没有要求过他达到什么,我就是完全相信和敞开,只是支持。
结果他的成绩进步非常快,数学成绩好的不得了,整个人也散发着很大活力,人际关系也出奇得好,跟同学很快打成一片,老师们也很喜欢他。但是这些也不是我的功劳,也是他个性当中本身就有的能力。
每个人的信念创造他的现实,你的信念不是冲突的,那你信念的力量就更加纯正。如果你的信念非常冲突,又想管又想放,那你就要问一下自己,你究竟是要管还是要放。实际上,你真的想管的话,你必然也有放的,因为最终依靠的还是孩子自己。
我走的这条路是一种情况,还有另外一个相关的例子,我想说一下。
关于学习,我嫂子对她的两个孩子是管的,而且她的管特别定。在孩子最初建立学习意愿、学习习惯的时候,她盯得特别紧,之后她就不管了。其中一个很微妙的地方是,她不会跟孩子说“你给我好好学”,她不会僭越这个主权。当孩子不好好学的时候,她会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那咱们就不去了吧”,这个时候孩子想想自己还是挺想上学的,那就开始自己要求自己了。所以她从不在这方面僭越孩子的主权,她在建立孩子学习习惯上,对什么事情禁止上,她是很坚决的。
包括玩手机,她有一次发现老大玩手机,就非常愤怒地摔了手机。孩子看到妈妈的态度,她也就停止了,她知道在这个家里面玩手机是不可能的。当然,不是说我很推崇我嫂子的做法,我只是想阐明:当你的信念很确定的时候,而你又没有在根本上僭越主权,你的那种管理也是可以的。
谈到这里必然要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怎么能够信任孩子呢?很多父母很难做到信任孩子,其实那个根源在于你很难信任自己。你觉得自己可以对自己把握吗?你觉得自己是靠的父母吗?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学习、发展,你自己可以把握吗?你对此越确信,你就越容易信任孩子的主权,并且珍视孩子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