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迁答┃“当孩子遭遇挫败”等五则

(2017-10-23 09:56:18)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哺喂孩子的心灵》
迁答┃“当孩子遭遇挫败”等五则


问:孟老师,我童年的时候被同学们孤立,所以现在特别害怕这种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我知道我不应该用我过去的经历去衡量孩子。但是我如何做才能放下自己这种对过去的焦虑呢?

 

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能体会到此刻的平安。此刻你不是被孤立的,你是被欢迎的。你提的问题,我很高兴你提出来,也愿意说出自己的理解。

 

即便是在你过去的记忆当中,你其实仍然是平安的,只不过当时你不懂而已。你心里依然有爱,你可以爱别人,你的心依然可爱,每个人都可以来爱你,你都可以接收得到。你不需要以来他人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也不需要用他人的爱来弥补自己对爱的匮乏,你可以连接自己内在的爱。当你连接上自己内在的爱,你就会自然地愿意爱人,而且也不再小瞧自己。这个时候,你的浑身都是发光的,别人不可能不爱你,不可能想孤立你,大家都会很愿意和你做朋友。

 

那个看似被孤立的让人痛苦的经历,最根本的原因,也不是那些同学,也不是当时你自己。而是潜意识当中,集体心灵的投射,那个投射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你是弱小的,包括世界是冷漠的,这个说起来就很麻烦,要说很多话。而最直接和简明的,就是我前面说的,你连接到自己的爱,你就不用害怕。你愿意去爱别人,外面就再也没有敌人,也没有冷漠之人。

 

 

问: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挫败带来的负面情绪?

 

答:那我有一个关心:面对孩子的挫败,你有没有感到挫败呢?如果你有感到挫败,感到焦虑的话,那么先去面对自己这一层把。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挫败没有担心,没有焦虑,我们无形当中就在给孩子教育,无形当中就在给孩子示范,孩子就会从我们身上的淡然和豁达当中,获得自己的安定。凡是能够引起我们情绪的,那意味着我们处在与孩子同等的情形下,我们也会有孩子的这种情形。比如,如果我们担心孩子挫败,那么把我们带到孩子的情境当中,我们自己也没有办法不感到挫败。这个才是问题的本质。

 

事实上,我们自身的价值和平安不依赖于我们的任何所言所行,而是依赖于我们的自性。我们本来就是平安的,本来就是神圣有价值的,这就像人人具有佛性一样。现在社会把整个人类催眠成依赖人的表现去评价人,这个是小我的催眠,不是真相。真相是我们的内在已经足够好了,你表现出来的才华、能力,那个很美,但相对于我们内在本有的美来讲,它只是一种呈现。

 

如果我们能够确认生命本身的神圣、饱满,我们就不会在意孩子的一时一事表现,而是相信孩子本身的创造力、成长力。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感受的话,那么孩子一次比赛的失利或者考试排名靠后或者什么,就算不了什么了。


迁答┃“当孩子遭遇挫败”等五则


问:如何在面对孩子的反复错误时,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答:这个问题当中有一个陷阱,就是“反复错误”。它好像是有一个潜台词,就是说“如果孩子犯一次错误,那我可以告诉他怎么做,如果他改了,那就没问题。如果告诉他了,他又犯,甚至是告诉他很多次,他不停地犯,那我的愤怒如何遏制。”

 

首先,所谓的“反复错误”其实没有那么反复,即便没有其它障碍因素,孩子修正或者学会一个新东西,本身就需要很多重复。

 

我上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班上只有一两个同学做了出来。然后老师讲了一遍,让我们回去复习,当月月考又出了这道题,我们班能做出的不过五六个,还是大部分同学做不出来。到高考的时候,又出现了这道题,我们班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做出来。所以,学习不是一个扭开关的问题,它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和加强的问题。

 

其次,你是否关心到孩子犯错的原因。如果这个原因背后涉及到他的一个需求,一个没满足的需求,只要那个需求还在,他不犯这样的错,就会犯那样的错,我们要看重背后的需求。比如,一个孩子撒谎,我们告诉他不要撒谎,他同意了,但是他还会撒谎。为什么呢?因为他说出真实愿望的话,我们不会满足他,但是那个愿望对他又非常重要,所以他只能这样阳奉阴违。

 

因为你在问题中没有提到具体的情况,所以我只能回答到这里。

 

 

问:如何缓解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的焦虑感,育儿前如何育己?

 

答:焦虑感背后是恐惧。当你焦虑的时候,就可以问自己:“我究竟在害怕什么?那个害怕是真的吗?还是只是我的信念?”

 

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去编故事。我们经常这样看待事情,比如:如果孩子这样下去,他的将来怎么办?如果这次考砸了,他现在没有打好基础,下一步怎么办?如果他不能上一个好学校,将来的工作怎么办?.....就这样一直延伸下去。但实际上,除了我们投射的恐惧,剩下的都是平安。我们不需要用我们看到的事情来推测未来,我们就面对这个事情,接受这个事情的发生就行。

 

不要编故事,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常提醒的,不仅对孩子,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比如,给老公打电话他没接。如果我们不编故事,这就是个很平常的事情。但如果编故事,就可以编很多故事,很长的故事,很可怕的故事。

 

我们编的故事都是跟我们的过去有关的,通过过去来预测以及试图把控未来,这就是每个人的生存牢笼,这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的存在非常广泛。这个时候最清明的提醒就是:假如没有过去,假如没有故事,我会如何感知这个事情。你会发现,当你这样的时候,这个事情非常轻,一点都不沉重,也不可怕。但是,一旦把过去的恐惧附着在上面去编故事的话,就变得非常沉重和复杂了。



(孟迁最新课程:“亲子关系延伸读书会”,11月3日开始,连续5周5次课,详情及报名请进二维码 ☟ 

 

迁答┃“当孩子遭遇挫败”等五则

问: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她抵触的英语老师,重拾对英语的兴趣?

 

首先,如果你想帮助孩子,那么你要进入孩子的情境,做到自己能够处理。你如果你遇到一个抵触的英语老师,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现在在工作,面对一个你抵触的老板,你会怎么做?假如你能够从中解脱的话,你就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如果你不能的话,那么在这一点上,你就对孩子无能为力了。

 

假如我在这个情景中的话,我会选择自学,就是老师讲的风格我不喜欢,但是内容是我需要学的,那我可以向同学学习,我也可以向其他的师长学习。我不会对这个老师抵触,先分清这是两回事,我可以关闭和这个老师学习的通道,但是学习的任务,我还是愿意去完成的。

 

除此之外,我还想说,就像我们今天讲的成熟的父母的心理状态一样,就是放下目标。

 

就算扭转不过来,那也没有问题。就算因此错过对英语的兴趣,那也没有问题。或许孩子在下一个阶段会萌生更强的兴趣,或许孩子就一直丧失了对英语的兴趣,那也没问题。这个世界很大,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不需要靠一门语言的学习来获得平安。比较朴实的态度是:那OK,现状就是这样,那我就接受,我不出于自己的恐惧编未来的故事,这个我在上面的问题中已经回答过了,它们其实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