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哺喂孩子的心灵》说了些什么

(2017-06-12 10:40:08)
标签:

心灵

育儿

教育

情感

杂谈

分类: 《哺喂孩子的心灵》
《哺喂孩子的心灵》说了些什么

文 ▏孟迁


第一章《不需要做那么多》


如果你觉得一个事情太复杂,多半是你想错了;如果你觉得一个事情太难,多半是你没做对。如果你把“培养一个好孩子+成为一个好父母”当作目标,那就太难太复杂了;假如你放轻松,只是出于爱而非恐惧去想、去学、去做,你会发现一切迎刃而解。


第二章《认同》


生命是美善的,也是充满希望的,但这要用爱的眼光才能认出。毋庸讳言,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社会培训成“挑剔”“完美”“催迫”“怨尤”的高手,从内心里清醒地决心练习爱的眼光看待孩子、自己和他人,会为我们打开不同的世界,也会让我们经验到新的自己。


第三章《安全感》


想给孩子安全感不意味着给到孩子完美的照顾,也不意味着对孩子的失落内疚,而是能信任孩子是安全的。若要有此眼光,自己先要能够安心才行。


安全感的修复实际上贯穿绝大数人的一生。生活中有安全感、懂得界限和尊重的人实在很少,这需要我们依靠自己内在的纯真和清明一点点探索前行,学习界限,学着给人也给自己自由,化解来自过去的恐惧以及由之而来的担心、控制和内疚,每一个进步都是美丽而宝贵的。


如果你愿意,可以在心里对孩子说:亲爱的孩子,我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发展和成就,也相信你会在犯错和挫折中学习,就算一时迷茫不安也终将过去,我随时愿意全力支持你,但要不要我的支持,由你来决定。


 

《哺喂孩子的心灵》说了些什么


第四章《重视》


重视即是聚焦,人们无法看到自己不重视的事情。绝大多数孩子的痛苦都是父母只重视其心目中的孩子而非孩子本身,那种“没有一个大人看到我,甚至他们都不看我”的痛苦是很多人内心或隐或显的梦魇。


重视是非常直接的爱,每个人都会感念那些真的在乎过他们又并非有所图的人。父母们常常是出于自己的需求而期待孩子,却以为这就是爱,这是孩子愤怒的常见原因。


父母要想真的重视孩子,他首先要懂得重视自己,他不为别人的期待而活,不为“常理的应该”而活,而是跟随自己内心,尊重自己的感受并和自己保持连接,他尊重自己的直觉和主权,当他能对自己做这些,他就能够给孩子这些。


 

《哺喂孩子的心灵》说了些什么


第五章《接纳》


接纳并非拒绝改变,相反,很多改变要在接纳后才能发生。带着接纳做事、待人,是生命至高的品质,也会产生更高的效率。


了解是接纳的基础,你的接纳程度就是你内在清明程度的体现,你越能看清(而非自以为是)就越能接纳,并不存在不可以接纳的情况,只存在妨碍接纳的念头。


亲子关系或许是世间最难的功课,它对我们的考验是深刻而根本的,愿我们不再盲信“常识常理”,超越“从众心”和“过去心”,连接上我们内心本有的朴素和清明。


第六章《实操》


实际上,我们既是自己的父母,也是自己的小孩,我们懂得如何做自己的好父母,就自然能做孩子的好父母;我们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不需要强求那对生养我们的普通夫妇一定是够好的父母。


说到底,自我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是自我关系的外显,所以我们懂得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就走对了路,我们懂得了爱自己、信自己,我们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都会因之而变。


本章中我的具体答复可算抛砖引玉,向您的内在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