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和分享有何不同

(2015-06-10 12:22:03)
标签:

孟迁

亲子关系

心灵成长

平等

权威

分类: 孟迁思语
   

                                               引导和分享有何不同


题记:近期包括青岛、日照及其他五城在内的游学至此结束,感触和收获甚多,却也不愿整理,我感觉自己当下的需要是休息、放空和学习。这篇小文,不是想评论自己和别人,不是想鉴定,而是和大家一起区分,“权威”课题广泛存在,父母面对孩子很容易进入“权威”角色而引导、照顾,我也不乏考验,愿以此作为警醒,与君共勉,也权且算作对游学历程的小结。                 

                       引导和分享有何不同

                                                                    孟迁


引导和分享是不同的。

分享是“我这里有什么,需要的话请拿去”,引导是“你那样是不行的,你要改过来。”

 

分享是不为对方负责任的,因为分享者相信对方会为自己负责任,相信对方爱自己,会照顾自己,相信对方和自己一样想免除痛苦和障碍,和自己一样会寻求适合的帮助,和自己一样正在学习着了解生命,所以,我有什么更多的要做呢?我只是告诉对方我有什么就好了,是否适合和需要让对方自己来判断就好了;而且资源如此丰富,如果对方不选我,他还有无数选择。同时,我也不会因为对方的不选择而觉得自己不够有价值,我相信真正帮到我的东西,必然能帮到一批人,那些人会自然的来吸取的,至于是哪些人,则不需我操心。

 

引导则不然,引导是假设“我知道,你不知道”假设“我对,你错”假设“我先进,你落后”……这些假设在形式上,在具体的某种观念、做法方面有可能是成立的,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是内涵,如果在平等和信任的基础上,“教授”就是分享,如果在分别心和担忧别人的基础上,“教授”就成为引导。

 

分享是融合的,是互相滋养和体证的,引导是隔膜的,付出和收获是单向的、分开的;分享是轻松的,因为不需要有期待和判断,引导是紧张的,随时需要鉴定,既鉴定别人学到哪了,也鉴定自己是不是称职、够好;分享是没有角色固着的,分享者和倾听者可以自然的轻松转换,引导是很容易出现“权威”角色的,双方都怕对方不满意,辛苦地互相照顾,而一旦“失控”,就互生怨怼。引导不该被批判,但是值得被辨识,引导和分享都发源于爱,分享是清澈地爱,引导是有混淆地爱。

 

 

在心念、修为上暂时领先者,应该被尊重和感谢,也会自然地被尊重和感谢。但我相信,每个人本质上只有一位老师,就是其内在智慧,这位老师的位置不能也不该被僭越。我相信,只要还在世间,每个人的本质任务就是学习,一个人不该去做别人地老师,可能他会被人尊称为老师,但他知道自己不是老师,他充其量是一个助缘,帮助别人信任自己内在、追随自己内在地助缘,帮助的方式就是分享。

 

即便是面对有权威模式地听众,一个暂时领先的分享者,仍然可以不去顺应这种氛围,而是直言“无论你多么从我这里受益,都是因为你自己,因为你的意愿因为你的敞开因为你自己内在的爱,我是你呼唤来的资源,你是这个改变的主体。”

 

我非常喜欢《奇迹课程》中关于“领先”的思想,“领先”不仅是暂时的,而且“领先”的含义就在于认出所有人的平等。我也非常感念海伦(耶稣通过她传了《奇迹课程》)的那个梦。梦里,她和她的伙伴站在天父的圣坛前,耶稣从圣坛后走出来,她和伙伴们就想马上跪拜,耶稣止住他们,走到他们中间,牵起他们的手一起向天父拜下去……

 

[不了解《奇迹课程》、没有“天父”概念的兄弟,把天父置换为生命之源,把耶稣置换为内在智慧亦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