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教育孟迁亲子关系育儿 |
分类: 孟迁思语 |
如果你是千里眼又能飞起来,那么当你飞到任何一个城市上空,你一定会惊讶于那么多窗口里那么多人,正在浑然忘我的点击鼠标疯狂“偷菜”。有人一边奶着baby,一边偷着“人参”,借此缓解哺乳期起夜的烦躁;有人“偷”和“被偷”一样高兴,这种小捣蛋的方式让他感到轻松甚至是微小的喜悦;有人正为自己的“玫瑰”被偷气恼不已,决定几天里再不搭理原本还不错的同事;有人每天详细记录偷菜所得,超过10万元就喜形于色;不到10万元就勉励自己明天加油;有人一边每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突然感到诧异,怎么成就感也会产生压力?
*
*
*
*
*
*
于是,很多父母开始自然的担心,孩子这么小,接触这些好吗?会不会从中学坏?
我们知道,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对于人性的弱点甚至是丑陋面,大部分家庭是用净化和过滤的态度来面对的,他们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高尚”和“纯洁”的东西。对此,我早有异议,首先,这不太容易,因为孩子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各种各样,他们从家庭中吸收的价值观也各种各样,我们一直回避的东西,可能孩子早已在生活中面临了;其次,如果很“成功”的回避了这些,做到“绝缘”,那么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单纯的人,单纯的人在某一天面临复杂的现实时,会遭遇困惑和困难。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每个人其实也都集“好”和“坏”一身,对于这些所谓的“坏人”和“坏”,回避不是最好的办法,更好的方式是了解这些并能合理的应对这些,再好一点就是,我们有能力去唤醒每个人包括那些所谓“坏人”身上的“好”。
当然,这有一个分寸,比如,我们让孩子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危险,没有必要让带孩子看车祸现场,场面和图片的残酷性超过孩子的承受力,就会伤到孩子。我们应该用孩子可以理解和承受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这些,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但是也有责任防止孩子了解太多或者形式太刺激导致孩子对于人性失去信心。其实,从电子游戏来体现这一点,倒是一个不错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