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孩子才肯说》

(2008-04-21 11:03:52)
标签:

孟迁

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

育儿

分类: 孟迁思语

                              

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孩子才肯说》

                                              文/孟迁

现在图书业浮躁,亲子教育类书更浮躁,作为书虫、写书的、教育从业者,买书时,我通常不敢抱有奢望。看了几页就后悔买的多的是,如果书中几个观点给自己提醒和启发,就认为不错,没白花钱白花时间;如果书中提出观点,又能跟上如何切实操作,我就认为是本好书;如果再能跟上操作的实例和反馈,这书就好的超出我的期望了,会有一点小小的惊喜;如果反馈后还能进一步总结和延伸,那就太棒了,花上二三十块能得到这么多,简直是拣了个大便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就是一本带给我惊喜、让我觉得拣了便宜的书,真心感谢安燕玲老师的翻译和青豆书坊的策划出版。

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wbr>怎么听孩子孩子才肯说》

 

书的第一部分讲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这是一个听起来不太起眼却又恰恰切中要害的角度,对此我深有感触,尊重、接纳孩子的感受,不仅利于有效的沟通,更有助于孩子的自我建构。强烈的认同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好的第一印象。随后这本书讨论了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最后一部分叫做“融会贯通”,讲这些技巧的变数和综合运用。

这本书几乎从头好到尾。叙述自然贴切,没有说教的口吻,没有专家的自居和指责,不跑噱头,观念蕴藏在操作者之中。读起来很舒服。体例尤其好,先是简明的说一个观点,随后是现实中举例和练习,跟着是主要技巧的图解,然后是情境分析和角色扮演,然后是总结,总结后是家长们在生活中使用这些技巧的反馈。这样的体例简直可以达到传说中“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之效果,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我必然在自己的下一本书中借鉴并发展,敬请关注,呵呵。

老老实实的讲,《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样的书三五年内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国内亲子专家水平不说,那些花样翻出的追踪反馈就是最明显的问题。中国的家庭教育讲座、短期培训、咨询答疑、个案追踪、家长学校、父母俱乐部等,没有这么深入、系统和持续,就是最大的障碍。这牵涉到社会的整体发达程度,这种土壤的东西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说起来,中国的亲子教育图书兴起大概是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开始的,这本书的百万销量充分显示了亲子教育市场的庞大和热切。亲子教育类图书从每年百十种一下涨到五六千种,各大书店纷纷开设家庭教育专柜。从此个案类图书作为一个重要类别牢牢占据书业一席之地。

个案类图书有个案的好处,有现实的“成功”(大多指学业成功,我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在那摆着,说服力较强,说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亲切好读。局限是大多囿于个体经验,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是你的家庭,家庭的氛围、条件以及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你的经验很好,但在我家不好用。更根本的问题是,图书作者自己“成功”了,但他不一定知道究竟是如何成功的,他提炼的经验可能很主观或者狭隘,生活往往是多因一果和一因多果交织并存,从经历中提炼出适用性强的原则,需要很高的能力,有此能力的图书作者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理念类亲子图书迎风而起。“赏识”也好,“尊重”也好,“习惯”也好,各种教育法也好,都是有一个核心的理念,然后阐释分析,间歇列举一些事例。好的观念类图书对于父母们确定教育方向、矫正教育心态是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的。观念的书只有说到人们正好困惑,正好不知怎么理解和界定的痛处才有价值。怕大,怕空,怕绝对。大而不当,正确而无用,以偏概全是这类书的常见病。再加上不少作者和出版人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选题浮躁、攒出成风、内容雷同,换汤不换药,拉大旗作虎皮,结果败坏了中高端读者的胃口,消减了亲子市场的盘子。

几年来,亲子类图书层出不穷,读者却越来越不解渴。读个案只读得满腔羡慕,结果放下书发现在自己孩子身上不适合,只落得一声叹息;学理念只感觉醍醐灌顶,合上书却感觉无从下手,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孩子一天天长,问题一天天多,家长们就盼一种能解渴的书出现,别只让我羡慕好不好,别只给我观念冲击好不好,给我一本回家面对那个倒霉孩子有点办法的书好不好。盼啊,盼啊,夜半三更盼天明呦,寒冬腊月盼春风。

情况也在渐渐起变化,毕竟家庭教育的需要是刮风下雨耽误不了的。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来了,能超越个案局限的小巫来了,原创图书强心剂的孟迁来了(《钱江晚报》语),还有就是这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来了。

往小了说,《怎么说》让像我这样的读者拣了个实实惠惠的便宜,往大了说,这本书有可能开创亲子类图书的“教育技术时代”。现实明摆着,个案需要,理念需要,但已不足够,人们盼啊盼啊盼天明的就是:知道要做什么之后再知道如何做到。《怎么说》自去年11月份面市以来,迅速抢占当当网、卓越网畅销榜首,久居不下,不到五个月销量过十万,这叫什么,这叫“久旱逢甘霖”!个案时代打了头,理念时代随了后,实现教育技术细化就是今天的与时俱进!

 

 

    后来,青豆书坊又推出了《怎么说孩子才肯学》,感觉是《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的衍生。《如何说,孩子才肯学》并没有直接的讨论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这在最初让我产生了一点“文不对题”的失望。读了更多的内容之后,我发现它在“处理孩子干扰学习的情绪”、“引导孩子合作”、“培养孩子自律”、“家校关系”等诸多方面探讨很有它的价值,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孩子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也是不可能的。书中依然把尊重孩子、解放孩子、帮助孩子的理念非常贴切的与具体的事情结合起来,且保持了分类讨论、事后反馈的科学精神,在保持这些特色的同时,这本书相对于《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还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即用一个假想的新教师“丽兹·兰德”作为全书的线索人物,进一步增加了书的生动和感人。

    这两本书的畅销极可能引发一个同类书的潮流,作为业内人,我一方面由衷期望这样的好书越来越多,也希望图书业不要盲目跟风,又坏了大家的胃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