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孟迁家庭教育单亲家庭《做好父母这件事》 |
分类: 《上帝也是单亲》 |
【案例一】
2001年,萍萍(化名)3岁,父母因家庭矛盾分居,她随外婆生活。今年1月,黄浦区法院判决萍萍父母离婚,萍萍随母生活,父亲定期支付抚育费,每月有两个周末可将萍萍领回。今年3月的一天,萍萍父亲去领女儿,结果与萍萍母亲、外公外婆发生激烈的“夺女战争”,最后惊动“110”出警处置。事后,双方闹到法院。这场纠纷给萍萍的心灵蒙上阴影。今年4月23日,法院执行员陪同萍萍父亲上门看女儿,不料萍萍一见父亲就躲开。执行员又安排萍萍父母“五"一”一起带孩子到公园玩,结果父母俩一句话没有,萍萍的脸上也始终没有绽放笑容。
【案例二】
军军(化名)出生不久,母亲就跟别的男人跑了,父亲一手把他养大。2001年,军军上小学了,母亲却突然出现。父亲不让她看军军,她就派人在路上抢孩子,双方剑拔弩张。此后,军军母亲通过法院争取到探视权,但军军从小跟父亲生活,对母亲并无感情。
军军母亲向法院申请执行。于是法院决定每月第一个周六让母子俩在法院见面。令母亲失望的是,孩子对她形同陌路,一刻钟探视时间里,始终不抬头。母亲问他话,他也一声不吭。只有法官重复他母亲的话,他才木讷地回答只言片语。
四年来,军军母子俩就这样一直定期在法院见面。负责执行此案的法官也已换了8名。
【案例三】
【案例四】
“爱到尽头,覆水难收”,当一段婚姻画上休止符,原本相亲相爱的两个人不得不“桥归桥,路归路”。然而探视是几乎所有的离异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不同的人对探视的态度确有天渊之别,由此而达到的探视效果也大相径庭。
枕的人以及你自己的责任和良知。夫妻离婚,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分手的父母,无论你是否享有监护权,你对孩子的身心的成长都负有天赐的责任。
更重要的事,探视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孩子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待探视这件事,向孩子传递了很多的信息,它不仅影响到孩子是否能获得亲情的归属感,还向孩子传递了人与人如何沟通;不仅影响到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还向孩子示范了做人是要宽容善意还是要计较和报复;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合作精神的发展,还向孩子示范了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如何对待探视问题考验的是离异双方的人格,父母双方的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的成长发生着榜样性的影响。因为父母们的表现不同,探视所起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通常来讲,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最低的层次:破坏型探视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属于哪一种呢?
A 孩子是大家共同的血脉,抚育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B 无论过去如何,为了孩子我们需要互相配合。
C 至少在表面上让孩子感到和谐和温暖。
D 非监护方要尊重监护方和孩子的生活习惯,监护方应该体谅监护方的情感需要,并听取非监护方的教育建议。
E 孩子是“大局”,双方都应该以大局为重,双方都有责任为了大局作必要的的牺牲和妥协。
如果能达成这些共识,探视就不仅是一个义务,而是一种令人期待的机会。在这方面,离婚率更高的发达国家给我探索了很多的经验,让我们来看看瑞典的离异家庭是如何进行探视的:
探视类型1
大概在同一时间,吉米和他妈妈也会同样开车前往萨摩塞特。会面后,吉米和他妈妈拥抱再见,然后爬上爸爸的车。”我可以和我儿子在一起呆45个小时,其中8到10个小时是在车上度过的。“ 米克说:“这样带孩子驾车出行会有一些问题,但却给了吉米和我很多在一起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旅途中度过很长时间。“他们听CD,唱歌,谈谈学校的事情。我们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喜欢和他在一起,并加强我们的联系,因为在接下来的两星期内,我们彼此会难以见面。”
探视类型2
探视类型3 约翰·马丁离婚后,成了一个单身爸爸,他在探访女儿时和她一起做家务---去洗衣店洗衣服,跑跑腿什么的,然后他们一起玩。他是想让女儿体验到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不至于这样想:哦,爸爸来了,今天他会带我去什么公园,或者是看什么电影呢?
当然,只要我们用心,对于探视,我们会有更多的创意和选择,比如开家长会、参加团体活动、看电影或者表演、参观博物馆或水族馆、和孩子网上聊天、自驾车游、通信、体育锻炼、和孩子一起参加竞赛活动、野餐、教堂做礼拜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探视的过程中,有些细节我们还是要注意的:
1、约定好探视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改变,信用第一。
2、最好把探视时间固定起来,孩子就会有个期盼。
3、双方见面时要友好,绝不要在这个时候互相指责、争吵。
4、监护方应热情接待非监护方,并把孩子的情况向非监护方报告。讲时要冷静,内容要全面。
5、有可能的话双方一同与孩子活动一段时间,让他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他都一样好,爸爸妈妈都爱他。
6、双方与孩子单独在一起时,绝对不要肆意批语对方,不要让孩子对父亲一方或对母亲一方有错误的认识或偏见。
7、非监护方在探视时,不要买超过监视方经济条件太高的东西(如吃食、玩具、衣物),也不要带孩子出入太豪华的场所,以免孩子对监视方有“意见”,情感有影响。反之,也不要做得太差,以致对孩子没有吸引力,他对这个爸爸或妈妈会不喜欢,也影响情感。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的“待遇”与监视方经济条件和文化爱好基本差不多,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太多的想法了。
总之,我只是想和您沟通探视对孩子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何执行,您应该比我聪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