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天

(2007-04-27 11:28:35)
标签:

孟迁

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

《做好父母这件事》

分类: 《上帝也是单亲》
 

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天

                           

 

                          如何更好的探视

                               文/ 孟迁 

 

                            探视对孩子的多种影响

 

【案例一】  

  2001年,萍萍(化名)3岁,父母因家庭矛盾分居,她随外婆生活。今年1月,黄浦区法院判决萍萍父母离婚,萍萍随母生活,父亲定期支付抚育费,每月有两个周末可将萍萍领回。今年3月的一天,萍萍父亲去领女儿,结果与萍萍母亲、外公外婆发生激烈的“夺女战争”,最后惊动“110”出警处置。事后,双方闹到法院。这场纠纷给萍萍的心灵蒙上阴影。今年423日,法院执行员陪同萍萍父亲上门看女儿,不料萍萍一见父亲就躲开。执行员又安排萍萍父母“五"一”一起带孩子到公园玩,结果父母俩一句话没有,萍萍的脸上也始终没有绽放笑容。

  

【案例二】  

  军军(化名)出生不久,母亲就跟别的男人跑了,父亲一手把他养大。2001年,军军上小学了,母亲却突然出现。父亲不让她看军军,她就派人在路上抢孩子,双方剑拔弩张。此后,军军母亲通过法院争取到探视权,但军军从小跟父亲生活,对母亲并无感情。

  军军母亲向法院申请执行。于是法院决定每月第一个周六让母子俩在法院见面。令母亲失望的是,孩子对她形同陌路,一刻钟探视时间里,始终不抬头。母亲问他话,他也一声不吭。只有法官重复他母亲的话,他才木讷地回答只言片语。

  四年来,军军母子俩就这样一直定期在法院见面。负责执行此案的法官也已换了8名。

  

【案例三】  

 

    小丽是一私立学校的教师,也是业余作者,常有小说、散文在报刊上发表。离婚3年来,她带着儿子在娘家生活。为了不伤孩子的心,她始终没有告诉儿子自己离婚的事。她和前夫商定,他可以随时来娘家探视儿子。当孩子的父亲来探视时,她和父母对前夫以礼相待,让前夫在和谐、欢乐中和儿子尽享天伦之乐。每次探视,前夫都会在小丽家吃饭。逢年过节或者自己和父母太忙,小丽也会将儿子送去前夫家,让儿子的爷爷、奶奶和爸爸照顾他,使儿子充分感受到两个家庭的温暖,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丝毫没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遇到的苦恼和忧伤。

 

 【案例四】

 

   丁香离婚后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童童生活。对于离婚,你说她心里不痛吗?那是不可能的;你说她对孩子的爸爸没有一点“怨”吗?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非常善良和宽容,也非常明白事理,知道一份完整的父爱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因此,她一方面想方设法让自己走出离异的阴影,一方面耐心开导娘家的亲人,化解他们对前夫的怨气。同时,她允许孩子的父亲什么时候想看女儿就什么时候来,还主动让孩子经常去找她爸爸,又不时跟孩子讲她爸爸是如何优秀,她爷爷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几年过去,童童在父母的爱中健康成长,不仅与父亲的感情日益深厚,而且学习成绩优异,性格也开朗大方,甚至可以很坦然地对同学说:我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了,但他们都很爱我,我是幸福的人。这样的孩子,给朋友带来的是惊喜,是欣慰,是新生活的希望!如今,朋友已经能够很友善地对待生活,孩子快乐,她也快乐;孩子健康,她也健康,外人根本看不出她们肩上曾承担过什么雨雪风霜。

 

“爱到尽头,覆水难收”,当一段婚姻画上休止符,原本相亲相爱的两个人不得不“桥归桥,路归路”。然而探视是几乎所有的离异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不同的人对探视的态度确有天渊之别,由此而达到的探视效果也大相径庭。

 

    探视权是法律赋予离婚的父亲或母亲的一项权利,但是这项权利指向的对象不是房子、不是钱财,而是活生生的、有着自己的情感感受的孩子,同时也指向你对那个曾经同床共

枕的人以及你自己的责任和良知。夫妻离婚,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分手的父母,无论你是否享有监护权,你对孩子的身心的成长都负有天赐的责任。

 

更重要的事,探视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孩子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待探视这件事,向孩子传递了很多的信息,它不仅影响到孩子是否能获得亲情的归属感,还向孩子传递了人与人如何沟通;不仅影响到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还向孩子示范了做人是要宽容善意还是要计较和报复;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合作精神的发展,还向孩子示范了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如何对待探视问题考验的是离异双方的人格,父母双方的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的成长发生着榜样性的影响。因为父母们的表现不同,探视所起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通常来讲,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最低的层次:破坏型探视 

 

   这种探视不仅不能增进感情,还总是让每次探视变得不快,并给孩子内心买下阴影。不快的原因,父母间的的冷漠甚至敌对的情绪,父母中的一方利用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机会说另一方的坏话。

 

   中下层次:敷衍型探视

 

   这种探视敷衍了事;孩子虽然能看到爸爸(或妈妈),但是并不能真正感到爸爸(或妈妈)的存在。孩子虽然从内心里渴望与不在一起生活的爸爸(或妈妈)相见,但是见面后又兴趣索然,内心依然是很大的失落。

 

   中上层次:温暖型探视

 

   这种探视不仅让孩子赶到另一方父母的存在,而且能够感到完整的爱和内心的归属,还能带给孩子安全感,这是孩子的成长所必需的营养。

 

   最高层次:建设型探视

 

   这种探视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归属,而且能给享有监护权的父母以帮助和互补,能有这样的父母是孩子极大的幸运。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属于哪一种呢?

                         如何更好的探视

    

 那么,如何探视才能更好的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呢并尽可能多的享受到天伦之福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之间能够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包括:

A 孩子是大家共同的血脉,抚育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B 无论过去如何,为了孩子我们需要互相配合。

C 至少在表面上让孩子感到和谐和温暖。

D 非监护方要尊重监护方和孩子的生活习惯,监护方应该体谅监护方的情感需要,并听取非监护方的教育建议。

E 孩子是“大局”,双方都应该以大局为重,双方都有责任为了大局作必要的的牺牲和妥协。

如果能达成这些共识,探视就不仅是一个义务,而是一种令人期待的机会。在这方面,离婚率更高的发达国家给我探索了很多的经验,让我们来看看瑞典的离异家庭是如何进行探视的:

探视类型1  每隔一周的周五下午4点,麦克·穆科·米克都会爬上他那辆“普利茅斯旅行者”,驱车向北,执行一项重要的家庭任务:接走他6岁的儿子吉米一起过个周末。他的目的地是距他家180公里外的萨摩塞特,那里正位于他家和他前妻住处的中间。 

大概在同一时间,吉米和他妈妈也会同样开车前往萨摩塞特。会面后,吉米和他妈妈拥抱再见,然后爬上爸爸的车。”我可以和我儿子在一起呆45个小时,其中810个小时是在车上度过的。“ 米克说:“这样带孩子驾车出行会有一些问题,但却给了吉米和我很多在一起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旅途中度过很长时间。“他们听CD,唱歌,谈谈学校的事情。我们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喜欢和他在一起,并加强我们的联系,因为在接下来的两星期内,我们彼此会难以见面。” 

探视类型2  比尔·扎莫夫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如果天气不错,他就会在下班后去前妻家带上女儿杰奎琳到附近的一个公园里玩;如果天气很冷或者很潮湿,他们就会在图书馆里的儿童活动室玩。杰奎琳“喜欢木偶、魔术这些具有戏剧性的东西”,比尔就在周末寻找那些古怪的儿童剧院,他们一个月要看一两次这种表演。他说:“表演相当有趣、动人,我希望孩子能在她的童年得到她应该得到的乐趣。” 

探视类型3 约翰·马丁离婚后,成了一个单身爸爸,他在探访女儿时和她一起做家务---去洗衣店洗衣服,跑跑腿什么的,然后他们一起玩。他是想让女儿体验到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不至于这样想:哦,爸爸来了,今天他会带我去什么公园,或者是看什么电影呢?

 

当然,只要我们用心,对于探视,我们会有更多的创意和选择,比如开家长会、参加团体活动、看电影或者表演、参观博物馆或水族馆、和孩子网上聊天、自驾车游、通信、体育锻炼、和孩子一起参加竞赛活动、野餐、教堂做礼拜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探视的过程中,有些细节我们还是要注意的:

1、约定好探视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改变,信用第一。

2、最好把探视时间固定起来,孩子就会有个期盼。

3、双方见面时要友好,绝不要在这个时候互相指责、争吵。

4、监护方应热情接待非监护方,并把孩子的情况向非监护方报告。讲时要冷静,内容要全面。

5、有可能的话双方一同与孩子活动一段时间,让他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他都一样好,爸爸妈妈都爱他。

6、双方与孩子单独在一起时,绝对不要肆意批语对方,不要让孩子对父亲一方或对母亲一方有错误的认识或偏见。

7、非监护方在探视时,不要买超过监视方经济条件太高的东西(如吃食、玩具、衣物),也不要带孩子出入太豪华的场所,以免孩子对监视方有“意见”,情感有影响。反之,也不要做得太差,以致对孩子没有吸引力,他对这个爸爸或妈妈会不喜欢,也影响情感。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的“待遇”与监视方经济条件和文化爱好基本差不多,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太多的想法了。

 

总之,我只是想和您沟通探视对孩子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何执行,您应该比我聪明的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