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对于高三学生的减压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在高三这个特殊阶段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照顾才能是真正地减压?
孟迁:首先父母要放松,哪怕是故作镇定,自己的焦虑会在孩子那里加倍。
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是成长性的希望,而不是结果性的期望。
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挑战和未知;豁达的对待每次测验的结果。
注意观察和防止孩子的急躁和焦虑,鼓励孩子耐心和斗志。
征求孩子的意见,看孩子需要那种方式的介入。
现代教育报:这样地做法是否遵从教育规律?
孟迁:不符合教育原则。
现代教育报:为什么现在会频频出现这种出现在学校内外的“陪读房”?
孟迁:因为父母们从很小就破坏了孩子的自立性,造成对父母的依赖。
因为父母不懂教育,对自己的定位是错的。家长要尽可能少的帮助孩子。真正有价值的做法是,教会孩子自我帮助。
大部分父母是孩子学习监工和伴读,认为自己的介入是帮助,其实这损害了孩子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我们的要求应该是要求孩子自我要求。
现代教育报:陪读是我们家长强加的还是学生确实需要?
孟迁:两者都有可能。
现代教育报:对于“陪读”,我的态度:
孟迁:不提倡。1因为不符合教育的原则。说到底,这是孩子的事情,是孩子要过得坎。是孩子应该扛起来的压力。
2会对社会造成不利的范例。
但是不否认有效的可能性。大众看到这样范例,极容易效仿,因为在中国,从众之风例来势不可挡,陪读之类的“非必要帮助”行为有可能变本加厉,这样就会有多的家庭,陷入“越扶越扶不起来,也扶不起起来越得扶”的恶性循环。
冒昧建议贵报社:
孟迁:通过这个讨论,让家长能够对自己做什么有一个科学的期望。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自立,尤其是精神上的自立,自己能应付自己的生活,自己能承担自己的责任,自己有信心有斗志面对自己的挑战,自己扛起自己的压力,自己跨过自己的坎。
让家长明白,孩子的自立性要从小培养,等大了,想培养就难了。还有几个结果就是,等孩子大了,没有建立起自立性,想不管都不行。当家长没有这个帮助孩子的能力了,孩子就惨了。
通过几个事例,让家长们认识到,其实孩子们有很大的能量,一旦建立起孩子的自立精神,一旦给孩子尝试和成功的机会,他们表现出让我们惊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