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u.people.com.cn/mediafile/200611/06/F200611061121262863815214.jpg
昨日中午,成都市實驗中學的學生公寓一區來了兩名特殊的“房客”,該校高三年級3班的王詩慧同學在父母的陪伴下,在一間隻有一張上下鋪鋼架床的寢室裡,布置了一個三口之家。
而從今日開始到12月6日,母親李琴珍將完全按照住校生作息時間表,起床、吃飯、陪伴女兒學習、休閑。校方稱,學校正在嘗試推行學生寢室向家長開放,率先在全國嘗試推出“陪讀房”,允許家長入住,旨在為高考學生提供最大方便。目前,第一期共推出5間寢室作為“陪讀房”,已被家長全部預訂。
“陪讀房”溫馨如家
據了解,“陪讀房”寢室和其他學生寢室完全一樣,不同的是房間裡隻有一張上下鋪的鋼架床,進門兩側分別各有一個大衣櫃,還有一個長長的書桌,牆上挂著幾副字畫。因為房間裡家具太少,看起來顯得有些空空蕩蕩。
12時左右,王詩慧和父母看過房間后,便開始忙碌起來——挂蚊帳、鋪床單、整理書籍、打掃寢室衛生,不一會兒寢室就煥然一新,剛才還顯得空空蕩蕩的房間變得溫馨起來,充滿了家庭的氛圍。
“我將在這裡陪女兒同吃同住同學習一個月,到她度過高考緊張期后就搬出去。”母親李琴珍說,以前是在校外租房子陪讀,其實兩者也沒有實質性差別,而在校內陪讀更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些溝通和交流,便於給孩子減壓。
家長孩子都有壓力
房間收拾妥當后,一家人來到食堂就餐,看著同學們都是單獨就餐,王詩慧坐在父母中間顯得有些尷尬。
李琴珍坦言,第一次在校園裡陪讀,還是感覺壓力很大,尤其對孩子來說,同學們知道她的父母在學校裡陪讀,會不會對她產生一些偏見。王詩慧也表示,從來沒有過這種家庭和上學如此接近的時候,還有種自己帶著媽媽一起去上學的感覺。如果同學們知道媽媽來校陪讀,會覺得不好意思。
李琴珍表示,如今校內孩子讀書,校外父母陪讀的現象比較普遍,他們相信同學們會理解家長的苦心,而不會引來嘲笑。據悉,從明天起,李媽媽還將走進教室,跟女兒一道上課。
各方說法有好有壞
對學校開設“陪讀房”,王詩慧的班主任表示支持:“到了高三,許多學生慢慢開始緊張起來,家長陪讀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寬鬆的家庭氣氛,有助於為孩子減輕壓力。”
一位高三年級家長也認為,校外租房陪讀與校內陪讀就是隔了一道校門,如今正在提倡學校向家長、向社會開放,學生寢室就應該開放。
可另一位家長卻認為學校此舉值得商榷:“如果父母陪讀,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久而久之就會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名高三學生也持同樣觀點,認為“陪讀房”隻會讓學生變得懶惰,就算學習再好,但不能自理日常生活,等於是一個高級廢物。
讓學校管理透明化
據成都市實驗中學副校長沈明德介紹,這一舉措不但可以讓家長幫助高三學生更好的調整心態,也是對學校后勤管理的一次考驗。
他表示,以前學校最多是向家長開放課堂等教學管理情況,而學校的后勤管理從來沒有開放過,如今設立了“陪讀房”,學校的一切管理都是公開化、透明化了,對學校的要求也就更加嚴格。
现代教育报:这种减压方法到底是减压还是增压?
孟迁:可能增压,也可能减压,这取决于孩子的自立性情况。有的孩子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更放得开,我本人高考时就是这样;有的孩子会因为有父母陪伴而更放松,这样的孩子也不少。
现代教育报:怎样理解学校此举?学校是不是有做秀之嫌?
孟迁:我们应该鼓励教育尝试,但是,有的尝试会有很大的代价,比如误导。
别人的动机不好揣度。不过,如果学校是想做秀的话,其目的应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