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比如孩子考试前的复习、商人谈判前的准备等;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素养提高;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接听电话(特殊电话除外);不紧急又不重要,多数时候属于无聊时的消遣。
我们经常听人说起每天很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这种状况多半是因为在第三、四类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如果把时间花在第一、二类事情上,人们不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人们能感到他的效果和好处。
了解事情之间的差别,我们就可以明智的去对待,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重要而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马上去做,直到做完为止。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们应该以有时间就去做,或者放在固定的时间去做,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对于第三、四类事情我们尽可能的不要去做,第三类事情比较容易迷惑我们,其实它虽然紧急,但是没有什么意义,既然没有意义,也就尽量不要做了。管理时间最应该首先做、也比较容易见效的就是排列手头事情的优先次序,千万不要总是一塌糊涂。
懂得这些道理,那么,决定时间管理水平的就是我们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
制定计划是很有技巧的一件事,很多人经常制定计划,可是完成得很少,所谓: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最后,自己对自己慢慢失去了信心。现在,我把制定计划的几个经验分享给大家:
参照自己可利用的时间和事情的优先次序,制定相应的计划。需要格外注意的三点是,其一要确定每件事情的最后时限;其二要把娱乐放松的时间列入计划,适当的缓冲和调整会提高效率;其三最好能做一个简单的图表,比如线型图,让自己随时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度,随时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写清每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以增加自己的动力。
3 控制计划的难度,每个人执行计划的能力各不相同,执行能力越高,计划的难度可以越大。假如,一个人第一次制定计划,或者以前的计划都失败了,那么我的建议是,你的计划难度系数应该在60%以下,当目标有把握达到时,人们最愿意付出努力,即使偶尔不能按计划进行,人们也有弥补的信心。许多人好高骛远,结果反而突增挫败感,于是对计划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制定计划的上限不应该超过95%,因为即便你的执行能力很强,也要留出处理意外事件的余地。
4 制定计划最好以周为母单位,以天为子单位。太长或者太短都不便于控制。
至于计划地执行能力,这就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和克制自己了,就需要自我造就,而非是别人能够帮得上的了。
文末,给大家分享一则老故事:
传说,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知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不会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始终保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状态。
但是,醒来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所罗门王找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了那个梦,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并拿出一枚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戴在手指上。”
一个星期过后,几位老臣兴奋地前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勉励人胜不骄、败不馁的至理名言:
“这也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