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几位朋友的留言,也有感触,不能只做家长,还要做朋友,不能一味地批评,还要多多鼓励。这做家长的学问真是太深了。"
孟迁解读:
父母的应有的角色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父母作为监护者和扶养者,这是不需要讨论的,大部分父母都完成得不错。我们困惑的是父母作为和孩子共同生活的人,应该如何和孩子生活。
诚然父母有教育的责任,但是,如果因此把自己当作“老师”、“楷模”就不对了。
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对“老师”和学生是两个阶层,前者是教导者甚至是教训者,后者是被教导者,这就有了间隙。教育可以有距离,但是不可有间隙。
而中国的“楷模”大多是做作出来的,我们所谓的以身作则,应该是我们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修改自己,而不是为了“示范”。这样做父母就太累了,老端着,受不了,也不可信。
那父母应该是什么角色呢?我觉得应该是同路人。都是在人生路上走一遭的人,不过我们比孩子来得早了些,“先孩子一个成长过程而来”。我们所施的教育应该是交流,而不是其他,因为我们先来,所以有告诉他们一些事责任,但是能否胜任呢?我们还是要对自己的“交流”多多谨慎为好。
既然作为同路人就轻松了,可以做玩伴,可以做旁观,可以成为朋友,可以互相提醒,可以互相指拆,可以互相倾诉,彼此负责但又不负责太多(因为最终谁的事情谁负责)……这样岂不是比“老师”“楷模”更和谐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