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绍麟
黄绍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
  • 关注人气: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交网络的秘密(二)阶级藩篱难以跨越

(2008-10-30 01:27:42)
标签:

web2.0

it

分类: 数字管理

2008/10/26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Web 2.0

 

◎开心网的价值在于占有白领市场

 

开心网最近十分火红,其原因在于它入侵了你的生活。而你,白领,以前从来不玩社交网络,因为美国的MySpace 与Facebook毕竟是英文,用起来不怎么顺手,而中国的51.com以及校内网的用户又主要是学生年轻人,感觉玩起来会很别扭,因此也不怎么想去注册。

 

白领的社交网络市场原本是空缺的,而开心网成功的弥补了这个空缺。你之前很少接到校内网发来的好友注册邀请,更没收过51.com的。但最近疯狂的收到来自开心网的邀请,才发现办公室的同事都在玩开心网,甚至于不是在IT行业工作的白领朋友也都在玩。

 

对一个运营半年的社交网络来说,开心网用户数远不及51.com及校内网却获得如此关注,只因它成功进入前两者一直无法进入的市场:一线城市白领,这才是真正价值所在。对广大中国白领来说,他们首次社交网络体验是开心网,而白领的广告价值超过其他族群。

 

现在,社交网络盛况空前:51.com在年轻人市场,校内网在大学市场,两者今年都想进白领市场,却被开心网抢了先。还有5GME专攻IT 行业人士市场,以及原本想在白领市场发力的海内网。这引发值得探讨的问题:社交网络的社会阶级(或族群)是否真的难以跨越?

 

◎社交网络的首批用户决定一切

 

仔细的观察这些社交网络服务的初创团队你会发现,团队本身从哪个社会阶层(或族群)出身的,深刻的影响这个社交网络的族群走向。换言之,每个团队都擅长于处理自己身处的那个族群的社交行为,而对其他族群的社交行为感到陌生。

 

他们创办的社交网络所吸引来的第一批用户,其实就是跟他们自己相像的人,是在同一个社会圈子的人。而首批用户一旦定型,后面跟这群用户不相像的人就不想进来,因为觉得自己跟这里的人不是同一挂。有关上述特性,笔者在2007年五月讨论过。(07年五月文章在此

 

因此,社交网络的首批用户是谁,非常重要,因为以后要再试图跨越到其他族群去会非常困难。笔者甚至于觉得,社交网络只要抓准了族群就是要很认命的把它做深,别再想其他的族群。因为在一个社交网络中要同时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交行为,实在太困难了。

 

我们观察到有些社交网络因为跨出了错误的第一步,以至于后面很难收拾。例如海内网,原本意在白领市场,结果吸引来第一批用户是 IT行业从业人员,成天在上面讨论Web 2.0 。这造成其他非IT行业上班族很难融入,原本想扩大到普通白领市场的目标也就难了。

 


 

》高阶工作机会《 - 年薪100万台币及15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作
品管副处长/资深经理/经理 Solar Cell 专案主持人 大陆厂采购处长/资深经理 (外商)被动元件测试设备电机/电子工程师 硬件部副理 Account Manager 软板/(L)品保处品保处长 Controller(深圳)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更多



 

◎台湾市场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仔细比较MySpace 及Facebook用户就会发现其用户族群不同,前者更精英而后者更大众。反观台湾,白领,学生,女性。。。还没看到具规模的社交网络攻占这些市场。大部分初创没意识到族群问题严重,也没进行修正,只任由初创团队自己习惯的社会阶层随性发展。

 

台湾的网络书签,首页上最多人推送的永远是科技行业文章(更精确的说,是Web 2.0 发展相关文章)。它们已被醉心科技的部落客占据导致其他族群进不来。如果意在大众市场,则部落客族群及科技行业圈内人都必须舍弃。一旦他们成为网站主体用户,其他族群无法跨入。

 

如何舍弃?不要依照他们的意见修改网站,日子久了他们自然会走。因为部落客是行为异于常人的Heavy User,依照他们的习惯改网站会让普通人不习惯。不要担心他们流失,把台湾前百大博客的流量加起来其实没多少。把眼光放在那一百个人以外,市场大得不得了。

 

Web 2.0 初创企业思考过南部市场吗?研究过如何吸引银行柜台人员(典型的普通白领)写博客吗?观察过家庭主妇的社交行为吗?实地看过这些人怎么用电脑乃至上网吗?曾经关心这些人的生活吗?念念不忘要用Web 2.0 帮他们生活得更好吗?

 

台湾的Web 2.0 甚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入大众?

 

笔者任职的大陆最大社交网络51.com,1.3 亿用户中有大部分都在网吧上网。从CEO 到产品经理,经常在网吧里泡上一天观察用户怎么使用51.com及对手网站。我们经常问用户:你刚刚为什么按这个钮不按那个?这功能你为什么不用?我们也非常了解用户平常过甚么生活。

 

台湾市场是小,但目前看来它的问题不在于小,而是在于原始跟空白,背后深层原因是初创公司对族群的形成及族群间壁垒没有认识,只知道经营Heavy User却忽略更广大族群。如果你能做到连楼下贸易公司的总机小姐都使用你的Web 2.0 服务,才有资格说台湾市场太小。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433(文:数位之墙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社交网络的秘密(一)社交网络不是社区

■ 历史上的今天

 

社交网络的秘密(二)阶级藩篱难以跨越 - 2008/10/26

M 型化的未来(三)创业者难过此关:渠道 - 2007/10/28

M 型化的未来(二)新富人的可能性:创业 - 2007/10/21

Web 2.0 革命(九)新电子商务 - 2006/10/29

Web 2.0 革命(八)电信业变革 - 2006/10/22

个人数字慈善事业 - 2005/10/23

从电脑化,网络化,到数字化(下) - 2004/10/24

女人的钱真好赚? - 2003/10/26

从网上冲印谈数码商品的价值链(四) - 2002/10/27

从网上冲印谈数码商品的价值链(三) - 2002/10/20

网络行业的解体(三)电子报的昨日今日明日 - 2001/10/28

网络行业的解体(二)门户网站的拆解 - 2001/10/21

第二代互联网 - 2000/10/29

3C 卖场即将卷土重来 - 2000/10/22

宽带的迷思 - 1999/10/24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业馀从事谘询工作,目前担任 上海51.com董事长助理及新闻发言人,兼管营销及数据分析。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