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全国小学信息科技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收获(二)

(2023-12-01 20:01:55)

2023全国小学信息科技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收获(二)

Annie

https://mp.weixin.qq.com/s/7KoXf_kUOb_9HjnGH8DBkg

20231114,全国小学信息科技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进入尾声,有三节标杆课的教师说课展示,还有闭幕式及颁奖环节。听到来自湖南长沙市长沙县教育研训中心的信息科技教研员王丹推介蔡青如老师的时候,现场一片震惊,原来来自长沙县大同星沙的蔡青如老师从教短短四年,便走上了信息科技国赛舞台。

其实,我们知道专业素养强、实力突出和教师教龄长并不一定成正相关,但亲眼看到青年教师在国赛舞台大放光彩,还是会觉得有冲击力,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蜕变可以是经年累月的积淀,也可以像是彩虹突然跃出云层,惊艳整个世界。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你够努力、够出众,再加上一点良机与好运,多少有些“贵人”加持,一定会脱颖而出。

在那个当下,我想起国赛说课展示环节那位入职三年的教师说课内容平平,想起那位拿着说课稿还需要翻看PPT才能回答评委问题的教师,想起那位理所当然不打印教学设计的教师……或许,对极少部分老师来说,机会唾手可得,所以未必重视与在意;也或许,当你足够在意一个人、一件事,也未必能够得偿所愿,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我也想到自己,从教多年,并没有取得多么出众的成绩。然而,每个人身处不同的环境,成长足迹各异,理性看待付出与回报,每个当下问心无愧,和过去相比,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从容或是欢喜,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跑题了,言归正传,一起来听蔡青如老师的说课,一起来学习和思考。

说课逐字稿全文根据参展教师蔡青如说课视频整理,仅供学习。

尊敬的各位专家、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长沙的选手蔡青如,很荣幸再次得到被各位老师们指导和交流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秘三维数字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数据与编码”的内容。新课标提出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故结合第二学段体验信息存储和传输过程当中所必备的编码和解码步骤的内容要求,我们设计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大单元主题教学,以文字图像三维数字化为知识主线,古籍、古画立体文物的保护为暗线建构单元体系。作为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在此之前,我们还设计了“生活中的编码”“数字世界 01”等单元串联本单元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二进制、文字与图像数字化的知识,具备了探究三维数字化原理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喜欢老师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他们乐于实践、富有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故基于以上考量,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学会使用信息设备和相关软件制作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理解三维空间中深度的概念,以及开展三维数据编码和解码的探究实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深度的概念和三维数字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精心设计并制作了丰富的教具和教学资源,通过游戏互动体验教学、假说演绎等方法,驱使学生学习相对枯燥和抽象的信息科技理论知识,使课堂更有趣、有效。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模块来重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创设冲突 

通过猜一猜文物是什么的游戏创设认知冲突,已学的图像数字化知识具有局限性,无法解决三维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明确本课主题。

(二)制作模型 提出猜想 

首先,老师邀请同学们利用信息设备和相关软件制作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播放学生活动片段)体验了文物的三维数字化过程后,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图像的数字化知识,抛出疑问,三维数字化在平面图像数字化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什么数据进行编码?针对疑问,老师利用教具三维真雕拓影模型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从二维图形到三维模型,除了对像素所在的行、列位置进行编码外,还需要对第三个维度的数据,即深度数据进行编码。

通过开展这个环节,帮助学生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突破本课重点。联旧引新,理解三维空间中深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分析、抽象、类推的能力,突破本课难点。

(三)设计编码 进行实验

首先,老师提供自制的教具、立体模型,可以推动的三维针以及尺子、导学支架等供学生设计实验。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利用教具演示。(播放学生小组汇报视频)汇报完成后,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开始编码实验。最后,学生汇报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实物模型可以编码为三维数据。(学生讲解:我们小组拓印测量了模型的深度数据,这是数据单,这一个像素的意思是第5行第3列的深度数据是2,这一个像素的意思是第8行第7列的深度数据是4。其他人以此类推。)学生充分讨论并实验的三个过程,拓印三维针、尺子测量深度以及记录编码表单恰好对应数字化三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通过开展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开展校园数据编码的实验,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小组协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运用假说演绎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码验证 梳理实验

首先,老师邀请各组解码其他小组的三维数据,还原模型。接着,各小组交叉验证还原的结果是否正确,形成过程性评价。最后,各小组汇报实验,进行探究总结。解码三维数据可以还原实物模型,说明我们编码的三维数据正确,形成逻辑闭环。(学生解码验证讲解视频:我们小组拿到的是第二小组的三维模型,解码的模具序号是1,我们先观察数据,最外围一圈序号是0,所以我们就不用动; 3- 5 行,中间部分是2,所以我们就把它推到刻度是2的位置; 6- 8 行,中间的数字是4,所以我们就把它推到刻度4的位置,然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后的模具是这样子的,代表的就是模具一。)通过开展这个环节,帮助同学们开展解码三维数据的实验,突破本课难点,培养学生验证编码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小组协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类推的能力。

(五)联系实际 拓展提升

了解了三位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后,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联系实际,从两个方面展开思维的提升,一是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自制教具和生活当中的物体有所差距,我们可以利用更精细的三维帧,多方位的采集和编码三维数据。接着,老师播放视频,演示专业的三维数字化过程,加深学生对三维数字化编码原理的理解。二是拓展三维数字化在生活当中的其他应用,倡导同学们使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教学亮点

最后谈一下本节课的亮点,一是精心设计文物数字化保护大单元主题教学,串联本单元知识体系。二是精心设计并制作了丰富的教具和教学资源,帮助同学们开展三维数据编码和解码的探究实验,凸显学生主体性三是实现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的统一,学生既要学会使软件制作三维模型,也要理解三维数据编码的原理,实现“科”与“技”并重的信息科技新课程学科特色。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内容,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写在最后:

天南海北,网络结缘,因为这场活动差点奔现,感谢海口的老师分享视频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