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的未来是被数码控制的”——专访杰利·尤斯曼

(2007-08-17 20:08:06)
标签:

视觉/图片

分类: 影艺杂谈
“摄影的未来是被数码控制的”——专访杰利·尤斯曼
来自/蜂鸟网
 
 
http://www.google.com/logos/Logo_25wht.gif  
 
“我在创作中不断得到快乐”
Q:在您的作品中,有很多人体、手、岩石、树木、房屋、天空、海洋等常用的图象符号,请问它们具体象征什么呢?
A:它们的象征意义很难界定,因为在每一个作品中它们代表不同的含义。但在我的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关于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比如说“船”隐喻灵魂之旅,是在创作中比较持续的一个理念。
Q:在1965年芝加哥召开的一次摄影教育大会上,您提交了一份报告,阐述了您的摄影方法。后来,这份报告被誉为美国观念摄影的里程碑。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观念摄影的?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被称为是观念摄影作品?
A:这份报告(Post-Visualization)当时很有争议,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很有前瞻性(笑),被称为是Photoshop之父。说到观念摄影,我觉得理论和艺术有分离,在美国有时我会看一些当代艺术展,它们被标上不同的“标签”,但我觉得这很傻,其实所有的“标签”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概念,就一种。说到观念摄影作品,如果说我想要表达中国,我会拍很多不同种类的食物,然后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我想标题就叫“我的中国之旅”。
Q:请问您希望人们从您的作品中获得怎样的讯息?
A:我认为同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新鲜表达方式,因此,同一作品也可以有多重含义。我希望观众能自己对作品进行解释,进行理解。
Q:在您的作品中,您是倾向于表达自我还是被别人理解?
A:我的作品本身都是内省的,表达我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喜爱的艺术家的敬意、对生命的看法……,这样来看的话,我的作品该是倾向于表达自我的。
Q:您接触的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多吗?他们的作品中最能打动您的是什么呢?

A: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我没见过中国摄影师的作品。

Q:您下一步会创作怎样的作品呢?

A:我想可能是关于中国的。

Q:在您这么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有没有过放弃的念头?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持走到今天的?

A:没有,因为自己喜欢,有激情,自己在创作中能不断地获得灵感。当然,因为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教书,作为艺术家最好经济上有支撑。

 

关于作品背后的秘密

Q:请问您作品的题材主要来源于什么?

A:来源于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如我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我居住的环境,甚至是我身边的平常事物……我有组作品甚至是为纪念我养的一只小狗而做的。

Q:请问您构思一个作品需要多长时间?您制作一个作品需要多长时间?

A:很难具体说,因为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是融合在一起的。有人问我,是先构思好作品再去寻找需要的素材,还是先有素材后有作品,对我来说,没有先入为主的东西,摄影是素材收集过程,而在暗室中才是真正的创作。很多摄影师可能有多个相机、一台放大机,而我是有7台放大机,只有2台相机。

Q:您一般使用什么器材进行拍摄?

A:我理想中的器材是135的相机能拍出4*5的画幅(笑),我用玛米亚6*7。

Q:能就具体作品,谈谈您是怎样创作的吗?

A:比如说,这个作品,“哲学家的研究”,是由4张底片合成的:天空、室内、书上的人、人的影子(这就是我下面将提到的我妻子帮我制作的影子),曝光上采用了局部减光的方式,想要表达的理念之一就是当你打开一本书时,人就站立起来了。比如这张,“瀑布里的人体”,是由2张底片合成的,人体部分是在黑色背景上拍摄的,然后在放大时做模糊,就和瀑布衔接上了。

Q:在您的作品中,多次出现了飞翔的人体,请问这是怎么制作的呢?

A:这其实很简单,我是在室内拍摄了模特跳跃的瞬间,然后制作时底片的方向调整一下,这样就飞起来了。

 

“摄影的未来是被数码控制的”

Q:您认为数码摄影会取代传统摄影吗?

A:我是做传统暗房的,而我妻子是做数码的,有一次,她看了我的一作品,然后她说里面的人应该有一个影子,于是,她用Photoshop帮我做了一个影子,我再把它拍下来加进了我的作品中。因此,我认为,摄影的未来是被数码控制的。

Q:请问您会放弃传统的暗房工艺转向数码制作吗?

A:当然不会,比起坐在电脑前,我还是愿意呆在暗房里。无论传统暗房也好,数码特技也好,只是制作工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的作品。

 

“我希望观众能自己对作品进行解释,进行理解”

Q:您觉得网络的发达和数码相机的普及,会给整个摄影乃至影像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A:网络的出现使摄影作品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新闻摄影方面,比如说北京有一大事发生,很快网上就会有几千张照片出现。对于年轻的摄影师而言,网络更能让其作品得到更多地传播,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他。

Q:最后,请您对目前正在摄影道路上摸索、企图成为摄影师的的人有什么忠告?

A:有些艺术家是天才,成功很容易,但我不是。所以我是不断地犯错,不断地进步。每年我大概会制作100多张作品,但最终满意的也就十几张,而且制作过程中成功率也就10%左右。生活中什么事都能妥协,但艺术不能妥协。有时我会对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拍摄,直到得到我想要的效果。而且在你的创作过程中,最好能有不同的学习机会,这方面我很幸运。

 

附关于杰利"尤斯曼

杰利·尤斯曼,美国当代著名摄影艺术大师。被称为“影像的魔术师”和“黑白的冶金者”,是20世纪60年代“成像后(再合成)”摄影的开创者,所谓“成像后(再合成)”是针对“成像前”摄影而言的。前者打破了后者按动快门前的预先拟想过程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摄影美学。

1934年6月11日生于底特律。

1957年在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获得B. F. A

1960年在印第安那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M . F. A

1960年开始在佛罗里达大学教摄影,1974年成为这所大学的艺术研究教授。目前从教职上退休,生活在佛罗里达的干斯维尔士。

1967年获得古根海姆奖金。1972年获这一艺术基金的国家捐款。

   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摄影教育协会的创办成员,摄影之友的前任理事。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尤斯曼在美国及其他国家举办了一百多次个展。其摄影作品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中心、位于乔治·伊斯门故居的国际摄影博物馆、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亚利桑那州大学创作摄影中心、东京摄影博物馆和京都现代艺术国家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