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松
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10月22日,率领友好使团访华的菲律宾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喇不幸染病,在京杭大运河沿岸一座驿站中逝世。从此,这位外国国王就长眠在了德州城区北郊,距离大运河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北营村。
“1972年起,我开始参与苏禄王墓相关建筑与文物的保护与整理工作。1988年,苏禄王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8日,86岁高龄的安治栋老人,回忆起在苏禄王墓工作时的情形时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保护修缮
沿着德城区青年路西首向东走,不多远,一座写着“苏禄王御园”的牌坊就会映入眼帘。穿过这座质朴简洁的牌坊,一路向北,经过后人仿制的御碑楼、书法家启功题写的牌匾“芳名远播”北面,苏禄王墓的主体建筑就呈现在人们眼前:明成祖时修建的御碑楼、道路两旁的石人石马、道路西边的清真寺、东边的苏禄王王妃和两个儿子的墓、苏禄王墓祾恩殿及东西配殿,大殿再向北,就是巴都葛叭答喇国王之墓。
86岁的安治栋老人向记者讲述上世纪修缮和保护苏禄王墓的情况。王晓松
摄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里还比较荒凉。1972年起,我们开始对苏禄王墓进行保护和修缮。”安治栋说,由于地处运河沿岸比较低洼的地带,运河一发洪水,这里就会被淹。以前这一带老百姓的房子都垫得比较高,御碑楼等建筑和文物自然也受到了影响,这还曾给修复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历史记忆:运河上的庞大使团
597年前的一个秋日,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喇率领340多人庞大访华使团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抵达德州水馆驿——他们是郑和下西洋后来华回访,归国途中在这里停留的。
苏禄王墓主店前御道上的石人石马和华表。
关于苏禄王的去世和安葬,在德州还有很多传说:比如,据传苏禄王去世后,寻找安葬地时,根据其王室的习俗,在附近取土,进行称重,哪里的土最重,就把国王葬在哪里。
明末清初,苏禄王墓成为文人墨客怀古伤今、抒发胸臆的古迹。顾炎武就曾在《过苏禄东王墓》一诗中说:“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后人情谊割舍不断
苏禄王故去了,他的后裔在异国的土地上劳动耕作,生息繁衍,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逐步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村落——北营村。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根据东王德州第八代后裔提出的请求,礼部同意“苏禄王留德州后裔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德州。
苏禄王已经归国的后裔,始终不忘常回祖先的墓前看看:
雍正九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到达德州后瞻拜祖墓。1986年,中菲两国合拍了大型历史传奇故事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2013年12月,菲律宾苏禄王后裔一行9人,来到祖先墓碑前祭扫,并到苏禄王墓旁的北营村“走亲戚”……
2013年12月,苏禄王后人不远千里从菲律宾来到德州,祭拜祖先陵墓。周建新 摄
六百年前运河上船队的浩浩荡荡和当年苏禄国使团的喜怒哀乐,都已经随着历史远去了,古老的苏禄王墓依旧庄严肃穆,粼粼的运河水依旧在不远处荡漾着,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往事。(已载7月9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