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书法到生命的律动(原载2月15日《德州晚报》)

(2011-02-16 17:49:18)
标签:

德州晚报

书法

叶效原

书法家

书法家协会

德州

杂谈

分类: 人物速写

从书法到生命的律动

——记我市著名书法家叶效原

记者王晓松     编辑 范立华

http://www.dezhoudaily.com/liv_loadfile/news/dezhou/rw/fold2/1297738004_11773300.jpg

叶效原

    今年72岁的叶效原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的理事,他与书法结缘几十年,始终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并数次获奖。地方政府官员出访时曾将他的作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迷恋书法迷到失眠


    小学三年级,叶效原就开始了书法练习。“那是1948年,德州已经解放了,但是共和国还没有成立。那时候,我们中午到校后都要写毛笔字,这不是专门的书法课,也不是统一要求,但是当时每个学校都这样做,已经形成了常规。”叶效原说,那个时候,他就觉得用毛笔写字挺好玩,他的字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高中毕业后,19岁的叶效原参加了工作,成为了市职工业余学校的语文教师,并追随德州著名书法家张汉民先生学习书法。从此,他又拾起了那支童年时带给他无限乐趣的毛笔,开始着迷地练习书法,50多年再也没有间断。有一段时间因为过于着迷,他经常熬夜练字到两点多。“那个时候老是觉得不过瘾,写完两张还想再写两张。”熬夜导致的生物钟错乱,后来甚至使他一度失眠。


为讨“真经”不惜为名家打下手


    “当了语文老师之后,我继续练习书法,一方面是因为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职业责任——一个语文老师,怎么能写不好字呢?”叶效原说。1971年,叶效原调到德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先后教过政治、地理、历史等课程;70年代后期,他受命开始教授书法课,从此便更加努力地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探究。他说:“各种字帖我都要临摹,颜柳欧赵这些不同的风格,楷隶草篆不同的字体都要临。我要教哪个字体,就得自己首先练好那个字体。”
    为了学好书法,叶效原不放弃每一个接触高手的机会。天津书法家宁书伦先生来德州的时候,叶效原曾当面向他讨教,后来又专门到天津去向他登门讨教。山东书法名家魏启后先生来德州的时候,叶效原为了能讨教到更多的东西,还去给他打下手。“他写字,我就帮他拽着纸。那时候我已经50多岁了,但是为了多学习,我愿意这样做。”叶效原说。


书法律动影响生命律动


    叶效原今年已经年过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早晨他经常出来晨练,退休后他还到老年大学任教。“这些都是积极的心态对我的影响,而这种积极的心态与我对书法的爱好有很大的关系。”叶效原说,“有时也想偷懒,但一想到书法,我马上就来精神。另外,年轻的时候,性格中也有些弱点,比如遇到困难容易坐不住等等。书法让我学会将心态放宽,学会积极地面对人生,面对困难。”叶效原不但自己有积极的心态,他还在教书法课的时候把这种心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我有几个学生没有考上大学想放弃,我就用自己在学书法时的体会鼓励他们,他们后来考上大学了,我很高兴。”叶效原说。
    叶效原还说,书法还让他学到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在体会书法律动的时候,他也体会到了生命律动,他让自己的作息变得有规律,渐渐治好了失眠的毛病。比如,他在体会名家书法作品的时候,也了解到他们的创作背景、性格等知识。“学书法带给我很多东西,从知识、技能到历史、人生。”
    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叶效原先生仍然在他的艺术之路上继续探索着。“艺术是人创造的,有人性在里面,有人生在里面。学的多了,就已经不再单单是学书法了。”叶效原说,“比如说,这个字帖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字体,当时他的背景是什么。学了书法,就是学了社会,学了历史,学了人生。”
    现在的叶效原,仍然在老年大学教书法课,他还在尝试各种不同的字体,探索自己的字体。“我现在的字体始终在变,把各种不同的字体向一起融合,形成自己的自由的字体,工整一点就是自己的楷书,挥洒一点就是自己风格的行草书。这是我正在追求的。”叶效原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