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2011-10-22 15:59:32)
标签:

课题

杂谈

分类: 课题课例研究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金坛市尧塘中学    钱潜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学优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教学案例: 

课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的“大家谈谈”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困生:(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中等生:(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

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学优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学困生动手操作验证;中等生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

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ABC中,如果∠A=B,那么       

3)如图6,在RtABC中,如果∠C=90°,∠A=45°,那么       

4)如图7,∠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60°,A=30°,那么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

例题:如图8所示,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76°方向上。

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

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

①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

②接着找中等生计算△ABC各内角的度数;

③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

④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

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

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找学困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1如图9,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       

2如图10,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1如图11,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2如图12,∠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84°,∠A=42°,那么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BCBD平分∠ABC,△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六 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