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差与标准差》教学案

(2011-10-22 15:57:37)
标签:

课题

杂谈

分类: 课题教学案研究

方差与标准差

金坛市尧塘中学    钱潜

教学目标:1.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      动大小.

           2.经历探索方差,标准差的应用过程,积累分析数据经验

教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标准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方差,标准差对数据分析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复习:

1)如何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请举例说明极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活动一:自学课本第45页的以下内容.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A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是否由此就确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二,自主合作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能较好反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下列的数学活动

3.活动二:

1)画一画:看上面数据绘成的图,说出哪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偏差较大?     

            直径/mm                                 直径/mm

 

 

 

 

 

 

 

A                                        B

2)填一填:计算这两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                            A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数据

40

39.9

40

40.1

40.2

39.8

40

39.9

40

40.1

与平均数的差

 

 

 

 

 

 

 

 

 

 

                                                                                  B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数据

39.8

40.2

39.8

40.2

39.9

40.1

39.8

40.2

39.8

40.2

与平均数的差

 

 

 

 

 

 

 

 

 

 

 

三、自主展示

4.活动三:

1)算一算: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2)说一说:你认为“算一算”中哪种算法的结果能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你认为还有更好的算法吗?

5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采用方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自学方差定义及例题的解过程,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公式中每一个元素的意义?

2)谈谈方差的作用?

3)说出求一组数据方差的步骤:

6.(1方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吗?

应该如何办?

2)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

四、自主拓展

1P47  练习  12.

2(1)某样本的方差是9,则标准差是______.

(2)一个样本的方差是 ,则这个样本中的数据个数是____,平均数是____ .

3.已知三组数据1234511121314153691215

1)求这三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12345

 

 

 

1112131415

 

 

 

3691215

 

 

 

2)对照以上结果,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结论?想看一看下面的问题吗?

请你用发现的结论来解决以下的问题:

已知数据a1a2a3,…,a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Y,标准差为Z.则

  a1+3a2 + 3a3 +3 ,…,an +3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标准差为        

②数据a1-3a2 -3a3 -3 ,…,an -3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标准差为     

③数据3a13a23a3 ,…,3an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 标准差为          

五,自主评价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用方差和标准差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程度的合理性,并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同学懒于动脑,不愿动手,只是在盲从其他同学的思路,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特别关注,给予激励。
  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我们认为:适合的就是有效的;参与度高的就是有效的;有序的就是有效的.从这三个角度我们来审视本节课,我们会有这样一些启发和借鉴:
  1  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均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与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地恰当、到位.
  2  本节课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操作和独立思考为主,从概念的建立形成到,总是将学生自主的思想与操作贯穿始终,重视学生自我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把方差概念的形成作一步步引导,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又可以把学生存在的疑问解决到位。这种学习方式和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
  3  在合作探索中体现了一个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而且利用变式,知识有一定的梯度性。
  另外在探讨方差的过程中,对于求差后出现有正有负的情况,有些同学首先想到求这些差的绝对值,对此在教学中虽然给予了肯定,但对于这种方法与平方相比的劣势解释不够清楚,需要思考分析,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解释。
  但在教学过程中计算的过程可以时间节省些,在最后的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到位,学生的反映不够积极,课堂的活跃程度不够。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加强锻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