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年所里7人去南极考察

(2015-01-21 06:52:57)
标签:

南极考察

第31次

北查尔斯王子山

长城站

南舍得兰群岛

分类: 人在北京

1月20日。北京。

上周六,赵所长、拴宏和博士生高亮去西南极南舍得兰群岛,至此,今年我们所7位参加第31次南极考察队的队员分三批先后奔赴南极。前两批是去东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的刘晓春、刘健、陈虹,和去长城站考察的刘建民。刘晓春三人乘坐澳大利亚南极局飞机直飞南极,完全省去路途上的2个月时间,这可能是我国第一次直飞东南极考察的考察队伍。

这里是7名队员的介绍。

http://www.geomech.ac.cn/zhuanti/nanji/2015_31/images/201501150101.jpg

    赵越 1955年生,吉林长春人,1976年进入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燕山地区和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研究;先后参加中国第6次、13次、23次、29次南极考察,最早在国际上识别出东南极“泛非”热事件的构造涵义,并被国际同行广泛应用。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1:500万南极洲地质图及说明书编制、编写,参与制订“九五”至“十三五”国家南极考察科技计划,参与制订南极拉斯曼丘陵环境管理国际协定。策划和组织实施了南极普里兹带的大规模地质调查,作为2007/2009年国际极地年旗舰项目“甘比尔采夫冰下山脉省”中国负责人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共同发起人,制订了大型国际南极内陆考察计划。四次参加北极科学考察,发起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工作。目前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设得兰群岛综合地质考察等任务。

http://www.geomech.ac.cn/zhuanti/nanji/2015_31/images/201501150102.jpg

    刘晓春 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3-1995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5月起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现任极地地质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编委。先后参加中国第15次、21次、24次、29次南极考察,在南极内陆回收我国第一块陨石。主要研究领域为造山过程的岩石学记录,重点研究区域是以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为特征的桐柏-大别造山带和以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为特征的东南极普里兹造山带,在桐柏-大别高压/超高压岩石的热结构、保存与剥露机制、增生-碰撞过程以及东南极麻粒岩演化、多期构造热事件识别、冈瓦纳超大陆拼合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曾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合著专著4部。目前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北查尔斯王子山地质考察等任务。

http://www.geomech.ac.cn/zhuanti/nanji/2015_31/images/201501150103.jpg

    刘建民 1964年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1989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现任矿田构造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矿田构造、矿床学、区域成矿规律、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及成矿预测以及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综合评价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加2010年黄河站北极考察及2013年瑞典第12届国际应用矿床协会大会格陵兰考察。目前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长城站地质考察等任务。

http://www.geomech.ac.cn/zhuanti/nanji/2015_31/images/201501150104.jpg

    刘健 1970年生,陕西彬县人。1996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 1996-1999年期间,在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区域调查大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002年获硕士学位,2006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盆地、区域构造研究。曾参加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主要完成了东南极埃默里冰架东缘的赖茵博尔特丘陵、詹宁斯岬和拉夫-福斯特冰原岛峰等野外地质填图和构造变形过程分析。目前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北查尔斯王子山地质考察等任务。

http://www.geomech.ac.cn/zhuanti/nanji/2015_31/images/201501150105.jpg

    张拴宏 1974年生,1997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2000年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基础地质研究室副主任。大地构造与构造地质学专业。曾参加第23次南极科学考察,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西福尔丘陵及温德米尔群岛冰碛物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近年来主要从事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代?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及前寒武纪超大陆对比研究。2007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2011年8月获“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1及2013年分别入选首批“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计划”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计划”。2004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余篇,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被SCI数据库引用600余次。2014年2月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目前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设得兰群岛综合地质考察等任务。

http://www.geomech.ac.cn/zhuanti/nanji/2015_31/images/201501150106.jpg

    陈虹 1982年生,博士,助理研究员,构造地质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大陆变形、构造应力场与构造年代学。2004、2007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分别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参加第26次、30次南极科学考察,分别承担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质考察及西南极罗斯海难言岛新站站区地质考察。目前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北查尔斯王子山地质考察等任务。

http://www.geomech.ac.cn/zhuanti/nanji/2015_31/images/201501150107.jpg

    高亮 1987年生,中国地质科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构造与古地磁。2010和2013年分别毕业于鲁东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目前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设得兰群岛综合地质考察等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这段时间
后一篇:也想回家过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