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站30号

(2013-09-09 12:41:36)
标签:

中山站

第29次南极考察

极昼

纪念表

it

分类: 人在北京
9月4日—9日。北京。
9月5日立项论证会。我们要做的项目一个涉及全国的计划,尽管顺利通过评审,但感觉准备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6号早晨出门时表带上的扣钉掉了,手表暂时没办法戴了。
我很喜欢这块表,这是去年到中山站不久,中山站北辰站长亲手发给我的。他说这是第29次队出对前,考察队专门为在中山站做考察工作的队员定制的。表盘正面是南极地图,背面上刻着“中山站”和每块表的编号。中山站队友每人一块,我的编号是30号。我们是第29次南极考察队,所以最有意义的应该是1号和29号。谁拿走了1号没注意,但29号被发给了当时中山站唯一的女队员-武汉大学美女刘老师。
我很喜欢这块表,不光因为它的唯一性,也还因为当时中山站北辰站长发出去的几十块表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拿到的表在这个集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号码。下一次再让这些表集中聚会,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再过段时间相聚时,大家只能是热心于哪个号码是谁谁谁的。
有的表有可能完全被当收藏品珍藏了,我的这块中山站30却实实在在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后来在拉斯曼丘陵的地质考察中一直少不了它,尤其在我们野外宿营期间更是离不开它。
在南极考察的那段日子,正好是极昼以及极昼前后的那段时间。太阳整日里不落山,或者到最后几天仅仅是短暂地落下去。依靠太阳的位置估计时辰,在那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记得有几次回来晚了,天边出现红霞,我们几个人甚至谁也说不清楚那是朝霞还是晚霞。
在南极考察时手表重要还在于,那里没有了别的可以确定时间的东西。比如在国内时我们习惯了手机取代手表的功能,手表多半被作为装饰品挂在手腕上的。像杨表哥那样,不停地换手表,则完全是为了显示地位和财富。南极没有手机信号,手表很自然回归了它的原始功能。
不知道那个掉了的扣钉还能不能安上去,否则我得换新的,但愿也能找到一样的表带,我已经习惯了原来的表带带给我的感觉,也想完整地保留它记载的那些难忘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极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