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梁素海正在消失

(2012-08-06 15:20:29)
标签:

河套盆地

狼山

乌梁素海

乌拉特前旗

地质考察

环境

杂谈

分类: 鄂尔多斯周缘考察日记

8月6日。北京。

刚从内蒙回到北京,刚结束对狼山的地质考察,在网上看到了新华纵横关于狼山南侧乌梁素海环境恶化的报道。在野外的时候,我们考察过沙漠化对包括乌梁素海在内的河套地区湿地环境恶化的影响。这篇报道更是将这一点环境恶化的原因直指人类的经济发展。

乌梁素海,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而如今,由于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

乌梁素海,蒙语的意思是"杨树湖",被当地人称为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大型湖泊,也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湿地、黄河中上游及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然而如今,当年草丰水美、鸟鱼争相栖息之景已不见踪影。乘船驶入乌梁素海,部分水深不足1米的地方,水草已露出水面,像一团团乱麻在水面漂荡。游船若偏离固定航线走不远,螺旋桨就会被水草绞住,失去动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乌梁素海这一重要的生态屏障遭受到如此严重的破坏呢?

200多年前因黄河改道而形成的乌梁素海,处于我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而河套灌区90 %以上的农田排水都进入到乌梁素海,这给这个地处干旱地区的湖泊补水的同时也过度补充了氮、磷等"营养"元素。

造成今天这么大的污染,主要是农田面源污染造成的。近20年来,河套灌区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可以达到1500吨左右,化肥的用量可能超过55万吨。据农业部门测定,可能仅有30 %被作物吸收利用了,那么其余的,随着灌溉水的淋洗,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随着咱们水利工程全部排到咱们乌梁素海了。

汇集在乌梁素海中的河套退水,每年的蒸发量可以达到2000毫升,水分蒸发后,原来水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等等,不断地沉积、浓缩,加剧了乌梁素海的污染。此外,流域内排放的城镇生活废水及工业污水也是污染乌梁素海的重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2011年巴彦淖尔市排入乌梁素海5亿吨水,其中,农田退水4.6亿吨,约占总入湖水量的91 %,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废水2860万吨、工业污水1614万吨。如此重要的生态屏障竟然成为废水的排泄通道,难道这些污水没有相应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吗?

20108月,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区全部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流域内92家重点排水企业全部配套了污水防治设施,污染情况开始好转。但对长期遭受污染的乌梁素海,想恢复遭受污染之前的生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008年和2010年,乌梁素海曾经两次大面积发生黄藻,核心区水域被覆盖,引起水体污染,湖区野生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使得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水生植物过度繁殖。这些植物死亡后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富营养化造成水草疯长,水草多了,遇到特殊气候,特别是冬季、阴天,或者高温天气,水草跟鱼类争氧。由于水中氧气不足,短时间内鱼类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气,导致短时间内窒息死亡。

乌梁素海水草蔓延疯长,每年的沉积腐烂物要太高湖底将近1公分。现在的淤泥厚度已经达40公分左右,根据专家们预测,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或者治理,可能乌梁素海再经历1020年可能就纯粹消失了,就不存在了。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乌梁素海面积12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库容为12亿立方米;如今面积仅有29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0.7米,库容仅为3亿立方米。目前,大型水生植物面积已占满乌梁素海面积的72 %,湖底正在以每年6-9毫米的速度抬高。

将来水位变浅了,慢慢可能就要变成一片沼泽,那么沼泽化的后期就是荒漠化,也就是新的沙尘源头就发生了。专家测定过,如果不采取措施,30年内乌梁素海就变成一片沼泽,甚至于干涸的危险。

尽管早在2003年,巴彦淖尔市已开始应对。但对于目前富营养化的难题,以及严重的资金缺口,有"塞外明珠"之称的乌梁素海正在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乌梁素海的渐渐消失,不仅会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甚至会给当地乃至京津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拯救乌梁素海,已经刻不容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