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话说“八水绕长安” (附 “反十六字令” 一首)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在北京 |
文/赊旗客
1957年,赊旗客有幸考取到西安上大学,对于这座古城,兴趣盎然。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城墙及其城墙垛,城市中心沉甸甸、方形的钟楼,鼓楼上悬挂的“文武盛地”牌匾,“都城隍庙”前气势宏伟的大牌楼,文庙和它后面的“西京碑林”,城内东西南北整齐的街道,背街小巷里鳞次栉比的四合院,城南大气磅礴的大雁塔、因古代地震散落了尖顶却增添了别样风趣的小雁塔,以及向南望去历历在目的巍峨秦岭,向东隐约可见的临潼骊山,.........,这些对于“千里走单骑”而来的一个小青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此地水太少,空气太干燥,除了护城河里起了盖儿的一点浑浊积水外,再见不到有什么水体了。所以,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嘴唇干裂、起皮,不由得埋怨西安没有水、没有河。同宿舍一位西安市的L同学反驳说:怎说西安没有河?我们这里历来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呢!我问有哪八水?他只说了泾、渭、浐、灞、沣、潏,剩下的也支吾其词了。
1958年,西安市政府为增加市区水体面积,决定在城墙东南角外边的大片低洼空地上建造兴庆宫公园(考古资料证实那里是唐代兴庆宫遗址的主要部分),全民动员,几十万人义务劳动,很快建成了西安当时最大的公园,园中的兴庆湖成为当时西安市区内最大的水体。水是活水,据说是从南面某条河引来的水。
后来我遇到西安的长者,就常常请教“八水绕长安”之事。但其答案是屡屡不同,共得到10条河流:渭、泾、浐、灞、沣、潏这六条人皆言之,尚有涝、滈、皂(加三点水)、洨等,在后四条中不同的人各取其二。直到今年,赊旗客才算弄清楚了。八水者:渭、泾、浐、灞、沣、涝、潏、滈也!怎么个绕法?渭、泾在北,灞、浐在东,沣、涝在西,潏、滈在南。现分述于后。
渭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县,上游之水得益于西秦岭,下游之水主要得益于东秦岭,东西纵贯关中平原,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渭河绕西安之北。
泾河: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泾源县,于高陵县蒋王村汇人渭河北岸。干流全长455公里。因为泾河沿途斜穿黄土高原,河水携带较多泥沙而混浊,在注入渭河之后其水流十几里而不与渭河主流混合,遂有“泾渭分明”成语的出现。泾河水量也无常态,暴涨暴落,故而历史小说、神话故事、戏剧评书等多将泾河龙王描绘为暴戾无道的家伙。泾河绕西安之北。
灞河: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长109公里。灞河原名“滋水”,滋润着咸阳以东、骊山以南的大片沃土。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为炫耀秦国霸业,更其名曰灞河。长安以东30里之灞河桥,成为隋唐时期都城与中国东部地区连接的枢纽,设有驿站、客舍、茶肆,亲友离京多送行至此,折柳而别。灞河沿岸层柳成荫,开春柳絮纷飞,恰如雪花漫天迎风舞,“灞柳风雪”遂成长安八景之一。灞河绕西安之东。
浐河: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是灞河的最大支流,长70公里,流至西安灞桥区广太庙附近注入灞河。浐河是关中两个有名的黄土塬——长安区的少陵原与蓝田县的白鹿原——的界河。六千年前的古人类“半坡遗址”,就位于浐河东岸的半坡上。浐河绕西安之东。
沣河:沣河发源于长安县区沣峪,流至咸阳市东南角汇入渭河,长82公里。 西周的丰(酆)、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都分别从西面和东面紧邻沣河入渭处。汉、唐时练习水军的基地昆明池,其主要水源也来自沣河。沣河绕西安之西。
涝河:古称潦水。涝河源头有二:东涝河发源于秦岭静峪垴,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经咸阳西南部注入渭河。涝河长82公里。 涝河绕西安之西。
潏河:潏(音yu)河发源于长安区大峪,西北流向,后转而西、西南,再向西在香积寺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潏河在长安牛头寺附近分出一支,继续向西北曰皂河。潏河长67.2公里。潏河绕西安之南。
滈河:滈(音hao)河发源于长安区石砭峪,长46公里。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滈河绕西安之南。
说明:皂河之所以不属于“八水”,因为它原是潏河古河道,潏河原来沿今之皂河向西北方流去,直接入渭,后由人工改造,在水寨村之南环绕神禾原北缘,在香积寺附近和滈河汇流,西流于秦渡镇注入沣河(汇流后曾称为洨河,现称潏河——赊旗客认为:潏河是“鸠占鹊巢”,反客为主,侵占了滈河的下游。西周的京城丰、镐二京,就分别建在滈河注入沣河的秦渡镇附近,城市以河为名,古今皆然。所以,潏河、滈河在香积寺附近汇流后,恢复滈河下游的滈河原名,有利于人们对于西安久远而恢弘的历史认同)。目前,皂河起自长安区水寨村,流经杜城,再经丈八沟、鱼化寨、北至六村堡、草滩入渭河。长32公里。
据云,西安市将随着“西咸一体化”的进行,治理沣河、恢复汉代昆明池,修建多处平原沣河水库,届时有可能再增加水面1万亩。
在赊旗客即将驻笔之时,不由赞叹“八水绕长安”曰:
水,
纷纭念想因风起。
看古都,
平添八份美。
——“反十六字令”(自创,将“十六字令”之平仄反过)
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