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印象
(2010-09-29 02:23:15)
标签:
上海世博会休闲 |
分类: 人在北京 |
9月24-27日,上海,极地科学年会。
每年一度的极地科学年会,是极地科学家的节日,交流研究成果,结识新老科考队员。
今年年会多了很多年轻的新面孔,在读的硕士、博士生们几乎成了每个分会场的主力。
主办方自豪地说,极地事业后继有人。
但难以回避的是,年会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小。也许是因为一年一次,会议密度太大,也许是因为会议组织者过于重视资历和地位。还有一个原因是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差别太大,往往难以有形成比较集中的科学议题。
大部分人认真地听完了25日的大会报告。26号上午开始分组会时,逃会的人就多了。
我是听完武汉大学WANG老师关于格罗夫山岛峰高程测量的报告后,和琚队去了世博会的。
来上海之前,我对世博的印象完全是被媒体灌输的。
虽然没有打算参加10月14日所里组织的集体参观世博会的活动,但是既然已经来到上海,还是决定去看看。
早晨8点多出发,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整整14个小时。
记不清进了多少个馆,但20个肯定是有了。
琚队的夫人是个超级世博迷,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跑了一天。
不放过任何一个馆,不管大小。
最佩服她的是执着旺盛的精力。
我们都是空手跟着跑,她则经常是抱着孩子跑,一点也看不出疲劳。
走出世博大门的时候,琚队问夫人明天怎么安排,回答干脆响亮“还来!”
琚队小声地说了一句“天哪!”
我和琚队以及极地研究中心的小孙,完全被琚夫人拖垮了,到最后几乎是很被动机械地进馆出馆。小孙说,今天可开眼界了。
有几个馆连名字都没看。
世博会完全不像媒体说的那么好。很多馆仅仅是占个地方,表示参与了,给主办方个面子,根本够不上参加世界博览会的资格。
像朝鲜馆,进去出来用了不到2分钟。
冰岛馆里更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是一段多媒体。
整个世博园到处是人,到处是排队的人。尤其是所谓的好馆的门口,人们更是摆开了架势排队等候。
眼前几乎完全是中国人,黑头发挤过来挤过去,一整天下来也没见到几个外国游客。那些不同肤色的人,多数是他们国家馆的工作人员,或者随来的小商小贩。
这大概是世博会最不成功的地方之一。
中国国家馆是这一天唯一值得一看的馆,而其中也只是清明上河图,给人眼前一亮。
26号这天,上海一直在下雨。几十万人冒雨穿梭于世博会不同国家的展馆之间,精神不可谓不佳,但相信大部分人唯一的收获,就是“来过了”。能记住跑了几个馆的人一定不多,更别说谁是谁了。
我这一天总的印象是,一个字“失望”,两个字,还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