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热
(2009-04-07 23:08:08)
标签:
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化数字城市数字地球杂谈 |
分类: 人在北京 |
下午来到广州,参加明天开始的广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野外调查成果验收会。
第一感觉是广州好热!从北京出来时穿了我自己最薄的一件外衣,没想到晚饭时还是汗流浃背。现在也不得不把房间的空调开到制冷功能。
城市地质调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的目的是建立数字化的城市地质、资源、环境信息库,建立地下0-100 m范围内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平台,用最权威的地质数据资料库和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提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社会大众及地质相关专业研究人员。
前不久,北京和上海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广州及其他几个城市项目也进入尾声。与此同时,合肥、重庆、厦门、苏州、哈尔滨等一批城市也都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我国的城市化过程正在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进行。
*******************
我们的城市准备好了吗?
现代社会中,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导致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型中心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交通拥挤、各种管网系统越加复杂。城市空间的拓展,已成为大中型城市急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拓展空间,首先造成的是城市平面空间范围无限扩张,以及大规模密集、高层建筑群的崛起,因而导致地下水过量开采、城市向周边地壳不稳定地区发展等,直接触发一系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且出现工程地质稳定性问题以及地面沉降问题。在一些矿山工业城市,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还会导致严重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城市范围的扩大远远超出了城市本身所能承受的安全范围,城市面临严重的地质环境容量的压力和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的威胁。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自2004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就已经着手调查、研究,并组织实施我国主要城市的三维地质结构调查。首先选择的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中六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杭州市等。这次城市地质调查,是在现代地质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系统调查城市资源和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建立城市综合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城市地质调查围绕着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等综合因素,在城市行政区范围内,采用地质、测绘、遥感、物探、化探、钻探、监测、测试和计算机等现代综合方法、手段,以城市已经拥有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开展多学科、多目标、多用途的综合城市三维地质调查。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防灾减灾、环境治理、满足公众对地学知识需求、地学研究等提供基础资料和成果。
2008年12月5日和12日,上海与北京两地城市地质调查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上海市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成的专家组评审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开始具有了基于现代地质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三维立体的基础地质、水文、工程、环境等地质数据管理和动态监控系统。
针对上海市所面临的主要城市地质问题,上海项目在查明和建立上海三维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特别建立了三维水流—一维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和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和上海地铁、高架桥梁、防汛墙等生命线工程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了地面沉降防治与城市安全的结合。同时还建立了上海城市地质环境容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重点进行了地下水环境容量、地球化学环境容量和城市建筑容量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围绕首都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城市地质问题,新建立的北京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细地反映了北京市前新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和工程建设层立体结构状况。同时,获得了北京平原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高精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数据,查明了土壤养分和营养微量元素的丰缺现状,系统开展了农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评价;完成了北京平原区的生活垃圾场现状调查;对地下水水质、地热资源、平原区主要隐伏活动断裂的地壳稳定性、山前冲洪积扇平原区地质环境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所有的调查,都建立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城市地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首次将城市地质所涉及到的三维空间范围内所有地质、资源、环境数据集成于一个高效的、动态的管理系统,并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管理。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决策者以及为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和利用城市地质资源提供了先进的可视化平台。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对我国城市的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大城市--大型中心城市,都在科学、细致、扎实地准备着;地质学已经在城市的可持续管理方面担负着重要角色;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将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