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南极队友 |
上周五晚上9点多飞抵上海虹桥机场。极地研究中心来机场接我们的小楼是22次南极考察队的队友,是考察队办公室秘书。去年离开雪龙船后还是第一次见面,自然是很亲切很高兴。杨首席已经在酒店等我们了,这是一家公寓式酒店,坐落在金桥外国人社区。
第二天从早晨8点多开始座谈,除了我们几个人外又多了上海市科协的SGX先生,几次南极科学考察摄影展览都是他操办的。ZRF先生首先介绍了他对画册的构思、设想。尽管讨论的很热烈,但整整一天时间,关于画册的主要内容也没有确定下来。于是决定继续看照片,选择适合主题的素材。
在策划南极科考画册的同时,ZXF也在策划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报告文学。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有幸再次登上了雪龙船。在雪龙船上见到了SQ船长和他的船员们,所有的船员我都认识,所以十分亲切。
S船长还是那么帅气那么潇洒,十分健谈。他是94年从东海分局调来雪龙船工作的,曾经连续6年前往南极。船长的女儿也是这一年出生,这意味着整整6年,他没有跟女儿在一起过过一次年。那天上午讲到这里时,泪水在船长的眼眶里轻轻地浸出。
每年一次的南极考察对于雪龙船的船员真是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们承受的压力外人很难知道。S船长在对我们讲起一次考察起航前,工匠长的妻子患白血病,医生已经告知肯定等不到他4个月后从南极回来,工匠长却没有任何选择,义无返顾地前往南极,这次离别后来真的成了他们夫妻的永别。再后来的一年,工匠长又赴南极,这次是要去越冬,他只能这样,为妻子治他欠下了十几万的债。讲到这里,S船长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喷涌而出。
记得去年我们22次队出行前,轮机长ZY的母亲已经是癌症晚期,也是相似的原因,ZY没能再见到他的母亲。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那天,我们正在返回祖国的途中,雪龙船一声长鸣,致以哀思。
6日晚上见到了格罗夫山队友老X,前两天由于感冒的缘故一直没有约他。老X今年底又要去南极,而且重任在肩,已经被任命为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山站站长,并且在度夏阶段要再次远征DOME A。老X是我们那次格罗夫山队中年纪最长者,国内最优秀的机械师,也是唯一去过DOME A和格罗夫山的人。曾经在长城站和中山站两次越冬,4次前往DOME A(其中前3次是为登顶DOME A作准备,21次队时成功登顶),2次去过格罗夫山。他的一生与南极结下不解之缘。老X出生在1950年,上海人,十几岁时离家到东北插队。他曾经告诉我们,正是在东北插队的这9年时间,练就了他坚韧的毅力。春节过后不久,他又要和他的新的队友们去亚伯利训练,为再赴南极作准备。
衷心地祝福他和他的新队友!
22次队考察时的XU老师,睿智,沉稳。在南极这种环境里,XU老师的大脑真是队里的一部电脑。
雪龙船沈船长接受采访
这是我在雪龙船时的床铺。不久,雪龙船改造后就不复存在了,借着这个机会,我请晓枫给我拍了这张照片。
中午,我们在雪龙船用餐。味道很好。
离开上海前在酒店门口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