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手翻看一本过期杂志,看到有一篇关于索非亚·科波拉导演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影评。
这部电影讲的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奢靡生活。玛丽王后14岁远嫁法国,19岁成为王后,38岁上断头台——那天她穿了大红的裙子,因为上去时高跟鞋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还对他说了声抱歉,但电影只讲到他们一家的逃亡就结束了,也许是导演不想让结局过于沉重,也许是结局已经没有悬念,也许是因为一个过于历史性的时刻反而难以表达。
这本是一部画面极其绚烂奢华的电影,但除了画面之外似乎乏善可陈,最荒唐的是,里面在表现玛丽王后的欢快时,还几次使用电子配乐,现代的配器、节奏和影片的风格很不搭调,当然啦,蜘蛛侠的女朋友克里斯腾·邓斯特也实在和想象中绝代风华的王后有段不小的距离,不知道导演为什么会找她来演,最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高跟鞋,我很奇怪,怎么18世纪的人穿的高跟鞋和咱们今天穿的也差不多啊。
今天看这篇影评,似乎总算发掘出了这部电影的一点意义,作者“于是”说,女人总是需要被缠住,不管是繁华声色,无暇儿童,诗意田园,还是加班加点,只是,贵为王后,她无班可加,所以,玛丽沉湎于奢华生活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其实是一部讲女人的电影,讲一个女人的空虚、寂寞、渴望和成熟。看她因为缺少丈夫的呵护便以华服美食来忘却烦恼,和现代女人一郁闷就购物或者大吃大喝如出一辙。女人需要被缠住,因为女人总需要抓住一点东西,就像气球,总需要有一根线牵住她,才不会飘得太高,高到虚无,高到破碎,总需要有一根线,来抵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她必须相信她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她必须能感觉她活着,被爱,也有爱,不管爱的是人,还是物。
一度,玛丽只能去爱物。她的皇帝老公对打猎的兴趣明显高于对她的兴趣。他愿意给她钱,却不愿意在她身上花时间。时间原是比钱更珍贵的东西,感情也是。感情如此不可捉摸,如此难以被拥有,倒不如花钱来得实在,不如花钱还能买到拥有,不管拥有的是高跟鞋,还是欢宴,总之她笑了。
后来有了孩子,玛丽满足于和孩子、女友在一起消磨田园生活,她似乎拥有了。可是她心灵深处有一个角落却依然空空如也,终于有一天,一个英俊勇敢的将军走进了这个角落,玛丽似乎真的拥有了,但是,将军要去打仗——或许只是一个堂皇的理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玛丽梦见他死在炮火中,她只能如此幻想,因为他是她永远无望的等待。
一个女人,或者,一个人,一生中能够抓住、能够拥有的东西能有多少呢?
当路易孤身骑马而来,向城墙上的玛丽挥手,请她一起赴宴的时候,玛丽真的拥有了吗?也许是。他的心里还是有她的,她的心里也有他。当岁月洗淡了芳华,留下的一切,能够拥有的一切,都弥足珍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