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时间》的编导来电话通知我今天晚上10点收看节目。那期节目请了5位高考状元和状元观察团来谈高考和状元。
原本应该是高考前播出的,所以里面第一个环节就是讲述学习和考试经验。主持人介绍说我学习好,我回答说我只是会考试,考试考得好,重要的是心态要好,我在黑板上写了两条,一是不能不紧张,也不能太紧张,得向运动员学习,让自己兴奋而不失常;二是不怕一万,也不怕万一,万一发生情况,要拿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勇气,想想,晚上失眠、差点迟到、语文刚及格的我,最后不还是考了高分?这可是我的亲身体会。但是编导告诉我,这个环节已经被删除,因为高考已经结束了。
说实在的,编导来找我的时候,挺犹豫要不要去。一来好汉不提当年勇。二来我只是一个小状元,绍兴的状元,在浙江省只排到第四名,有一次媒体把我说成浙江省的高考状元,让我好一阵害臊。后来朋友鼓励我,就当是和考生分享经验,也许你的经验真会对他们有帮助,那就如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有意义呀。遗憾还是没派上用场。写在这里,或许也有中学生看。
还好,5月25日去录像的时候,发现小状元还不只我一个,华夏时报的总编辑水皮先生也赫然在座,水皮是我复旦新闻系的师兄,常做客大家看法,也才知道原来他是82年的苏州高考状元!他当年为减轻家庭负担,提前一年,在高二就参加了高考,居然考了状元!很牛。
就像如今女博士弄不好就会被当作男人、女人以外的第三种人一样,我发现,状元也很容易被归入智商高情商低的异类,观察员们一说起对状元的印象,好像就是内向、木讷、只会读书、不会生活、镜片比啤酒瓶底厚的书呆子,好在那天场上几个大小状元,长得都还不那么呆,好歹为状元们挽回了一点形象。
不过,当状元真不算什么。虽然,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看了浙江日报上一篇写高考状元的文章,也曾经志当存高远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将来我也要当状元”这样的豪言,而且不巧的是我的豪言还被大人看到了,当时很是难为情,因为觉得这话有点儿说大了。后来我一路学习成绩优异,打破了传说中女孩越往上读成绩越差的预言。在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我也考了绍兴地区的状元,在高中文理不分班前,我一直是年级的前三名,到了文科班,更是没有悬念的第一。所以,编导在电话中问我当时高考考了第一名时兴奋不兴奋,我老实地回答,考成小状元一点儿不意外,如果能考成浙江的状元也许还能激动一下,但考上心仪的大学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状元是光环还是负担?像大家看法一样,也要举牌。这次我成了举牌的啦。这牌不好举,因为从来就没拿状元这头衔当回事,在复旦校园里,多的是大大小小的状元,现在的状元还做个广告出个书什么的,那时你要自己不吹,谁知道你是状元,谁管你是状元啊?所以无所谓负担,更不是光环。骑墙一回,举了个中立牌。可是,因为曾经是状元,是不是老想当第一呢?这倒有可能。不过想争第一也没错,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要不老是把自个儿当老子天下第一就行。再说,校园生活那么丰富,不当学习上的第一也没什么。当然了,大学里的我在经历了第一学期的低谷后读书还是用功的,最终也光荣地提前毕业了。
状元难以成为商界精英吗?主持人提出问题,要我们辩论。怎么这么命题?状元就只能搞研究做学术?在座的两位状元就是某总呢。不过,既然被临时安排做支持方,我倒是想起了一个现象——所谓的前十名现象,说往往不是前三名,而是第六七八九十名成功的概率更大。
想起一个人——辍学的甲骨文创始人拉里·艾里森,他在耶鲁的演讲被称为是史上最牛的演讲。他对着台下的优秀生说,看看你左边的同学,五年、十年、三十年后,他会是一个是失败者,看看你右边的同学,他也将是一个失败者,看看你自己,你也会是一个失败者。为什么我可以这么狂妄地喋喋不休,因为我是世界第二富豪,我辍学了而你们不是,比尔·盖茨是首富,他辍学了而你们不是,保尔·艾伦是世界第三富豪,他辍学了而你们不是···你们在这里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人际网络,如果你不辍学,这些都很有用,但你将永远无法成为最富有的人。
又想起一句俗话——赤脚的不怕穿鞋的。状元的头衔不一定是负担——至少对我不是,而且我相信状元也完全可以成为商界精英,但优秀却可能是一个陷阱。优秀会是“鞋”,裹住无所忌惮的脚趾。爱面子、怕犯错、太在乎、循规蹈矩,几乎是所有优秀生的通病,在考试无往不利的同时,他们却需要在日后的岁月里放下自己的优秀,需要扔掉漂亮的讨人喜欢的鞋子,需要学会舍弃,需要学会为自己的所爱而不是为别人的肯定而选择,不管是选择专业,选择职业,还是选择其他。
惠普公司的前任CEO奥菲利娜也曾经是一名优秀生,原本按照父母的愿望,本科毕业后她应该继续在法学院深造。可是几个月后,她感到烦躁不安,她对学业毫无兴趣,但假使她放弃,家人会怎样看她?她犹豫着。终于在某一天晚上躺在浴缸里盯着天花板时大彻大悟,她对自己说,生活是自己的,我不能为取悦父母活着。她决定退学去找工作。果然,父母失望万分,预言她将一事无成,但她却从销售员一步步做起,最终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商界女杰。
两年前参加最佳主持人的颁奖典礼,在典礼上,大概是陈鲁豫,刚领完奖,就不小心把琉璃做的奖杯碰碎了。后来登台的白岩松说的一段话让我至今记忆深刻,他说,有人碰碎了奖杯,可其实,奖杯在到我们手中的那一刻就已经碎了。
所有的荣耀都只是已经过去的碎片。做想做的事情,自我的满足远比所谓的成功,所谓的第一更加重要。